国外绿色壁垒的日益增多,要求愈来愈严,加上通胀压力、原材料价格高位、人工成本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2011年我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地位将经受考验。据我国机电商会预测,2011年家电出口增幅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收窄,总体呈现季节性前高后低的态势。其中,家用空调同比增长28%,增幅减少22%;冰箱冰柜同比增长9%,增幅减少20%。
近期,不少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为由,纷纷制定和颁布一系列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法规标准,为家电产品进入该国市场设置新的“绿色门槛”,推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这些绿色门槛不但遏制了我国家电产品出口,而且还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碳关税等问题相互交织,削弱了我国家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壁垒”将是我国家电出口中最为艰难但又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需引起检验检疫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外贸出口企业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
新闻背景
近年来,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家电生产能力,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五金家电v制造业国家。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小家电生产企业约5000多家,2010年我国的家电产值占全球市场的85.3%,家电出口额占全球出口额的30%。但目前我国家电出口多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出口面临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意识缺乏、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三大“瓶颈”,在出口北美、欧盟等高端市场时,频频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知之较少,缺乏一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跟上发达国家的标准有一定困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和进行技术研发,改造生产线、设计和研发成本太高,生产成本一般要高出20%~30%,加上低碳环保产品检验标准缺失,会有大批家电产品被拦在发达国家的大门外。据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有多达60%的家电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超过年出口总额的25%。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中,机电仪器排在首位。另据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对WTO/TBT通报统计显示,2010年WTO成员发布有关产品能效的WTO/TBT通报116件,占全年通报总数的8%,家用电器、照明设备和工业设备是通报针对的主要产品。
安全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
安全、节能、环保是各国制修订技术性绿色贸易措施的重心所在,其要求也日趋严格,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更广,构筑的绿色门槛越来越高。近期对我国家电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标准成为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王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国际标准近20000项,其中涉及安全、节能、环保方面的绿色标准占相当大的比例。法、德、英等国家已经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王牌,北欧等国也几乎不做任何修改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市场进入准则,美国对采用国际标准的态度也由冷淡转为积极,甚至连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标准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北美联合行动限制中国家电进口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金属、机械企业将采取联合行动,限制中国机械进口,主要涉及的产业领域有汽车和家用电器,以巩固北美市场。一旦墨、美、加三国结成同盟联合限制中国家电进口,我国家电进入北美市场将再次戴上“紧箍咒”。
认证成为国际市场的强制性要求如何获得国际社会的认证、认可与互认,也是我国家电出口面临的更大挑战。据了解,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纷纷开展了各自低碳产品认证计划,如:美国环保标章计划、加拿大环境选择、欧洲欧盟之花、北欧白天鹅环境标志等。巴西日前正式批准对家用电器实施强制性认证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87类国产或进口家电在市场上销售前应通过强制性质量认证,同时也禁止家电企业或进口商生产或进口未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强制性认证由巴西官方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标志加贴在产品及产品包装上。这意味着进入巴西的电器产品将由原来的自愿性认证变为强制性认证,未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将不得在巴西市场销售。德国也将针对节能和有利于防止全球变暖的环境友好型家电产品,在去年推行“蓝天使”绿色标志认证标识制度的基础上,计划进一步拟定100多种类似产品的认证制度。
碳关税碳标签筑起新的“绿色壁垒”。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减排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低碳”家电热持续升温。美国、加拿大、欧盟纷纷提出对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关税,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碳标签制度已为日本、欧美等国家推崇,自2009年4月日本开始试行碳标签制度以来,其产品种类目前已扩大至94类,广泛涉及农产品、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碳关税、碳标签制度等实质是强制发展中国家减排,以环境保护为名,采取绿色壁垒措施,行贸易保护之实,不仅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妨碍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能效要求日益提高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节能减排成为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主题,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或修订有关能效的法规、标准、标识与认证要求,能效壁垒已成为近来国内电子电器出口最为突出的绿色壁垒。如欧盟、美国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近期纷纷出台新举措提高电子电器产品的市场准入能效指标。美国全面修订并加强“能源之星”计划的认证规定,以确保只有符合计划要求的产品才能附有“能源之星”标签,旨在推广节能产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能源之星”标签适用于超过40类产品,2011年3月9日,美国环保署(EPA)宣布完成了电视机和机顶盒(有线和卫星)能源之星规范的修订。这两种产品的新要求将于2011年9月生效,为了符合能源之星标志要求,这些产品必须比传统型号效率高40%。此外,巴西、墨西哥、智利、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也发布了多项产品的能效标准、法规或草案。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效仿发达国家出台各种能效标准和法规,如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家在近期连续发布了能效方面的法规。
环保法规涉及面广且要求严格发达国家对生态设计指令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容,从耗能产品扩展至能源相关产品,而有关具体用能产品的实施措施也在不断扩充,使我国家电出口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自去年以来,欧盟《确立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的框架》(简称ErP)指令相继生效了5类产品的实施细则,不仅针对产品能耗进行要求,还对环境冲击的项目(例如危害物质)予以管制。欧盟对《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和《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即WEEE指令)也进行了修订,2011年2月3日,欧洲议会通过的WEEE指令修订案,将提高成员国回收产品的目标,并增加生产商(欧盟进口商及制造商)的回收成本。此外,印度版“WEEE法规”提案进行公众咨询,20多种物质的含量上限将列入国家立法《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法规》(WEEE法规)中。印度RoHS修订条款将于2012年生效,要求生产者保证新的电子电器设备不含铅、汞、镉、六价铬以及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水资源匮乏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针对家电及其他用水产品的节水性能均设置高门槛,制定的澳新联合标准AS/NZS6400规定了强制性节水标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