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一种精神
2007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进入第八个年头。这一年,有着“中国经济界奥斯卡”美誉的这项评选再出创新之举——把“2007,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作为评选的主题。为什么评选以主题的方式进行?此次评选标准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评选在市场上的反应如何?记者专访了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总导演李彬彬先生。
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记者:和往年综合性评比不同,2007年的经济人物评选第一次采用主题性形式,并把“2007,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作为评选主题,这是为什么?
李彬彬:央视一年一度的经济人物评选有一些原则性要求。曾经我们希望对中国经济进行前沿的梳理,所以在过去七届,我们的主题始终是“谁照亮了中国经济”,“谁让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具备不同的色彩”等等,是一个综合性评选。2007年第一次提出来主题性评选,把“2007,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作为评选主题,从综合性到主题性,这是这一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最大的亮点。
2007年评选的四项标准是:推动力、影响力,责任感和创新。在这四项标准中,我们把推动力放到了首位。既然是一份推动力,我们到底要推动什么,这是一个关键。
之前,很多人认为2007年是“理财之年”、“投资之年”,难道我们去推动一个投资吗?难道我们去推动一个所谓的理财时代吗?我们真的富裕到了只理财就可以了吗?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还远远没到坐享其成的时候;相反,从2007年初到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和“中国制造”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至少在声誉上,世界经济实体对于“中国制造”的崛起是带着恐惧和抵触心态的,尽管他们在同时享受着“中国制造”所带来的物美价廉的好处。
对于中国经济界来说,从2007年开始,他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进入世界竞争范围之内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概念将在全球范围之内和全球经济实体中间唱响,也会有更多的问题伴随着“中国制造”四个字而来。当然我们所说的“中国制造”不单单指一个产品的现实性制造,更多包含“中国制造”的理念,“中国制造”的精神,这是我们这次评选要着重阐释和诠释的。“中国制造”的精神就是实实在在的精神。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制造”的内涵?本年度评出的经济人物都是中国制造业的吗?
李彬彬:“中国制造”并不单纯指制造产品的企业家。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企业界和普通民众,一谈起“中国制造”,就是做杯子的,做床垫的,高级点的说做电子产品的,再高级点的说做汽车的,有觉悟的说“嫦娥一号”就是“中国制造”啊。
“中国制造”是什么?
这是中国人在干了那么多年后可能还来不及总结自己的经济行为对世界经济影响之后的一种发问:2007年的年度经济人物是不是就是10个做东西的人?是不是就是10个工厂的老板?
不是这样的。
“中国制造”是一种精神,是中国融入世界趋势的一个代名词。我们曾经说的“MadeinJapan”,并不代表某个具体产品是日本人生产的,而是日本的产业文化和经济渗透能力进入世界之后一种彰显的表现,现在“中国制造”正在承担和继承这样一个地位。2007年评选的10个人,依旧还是各行各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