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即将结束,作为中国制造业中至为重要的一环,家电行业依旧风起云涌。回首这一年,有太多的事件和人物值得书写、铭记。重组、并购、国际化、价格战、技术战、土洋之争……这些关键词不可回避。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家电人不断上演正剧、喜剧、悲剧乃至闹剧。在此,撷取其中引起业内重大变动的几件事和人物,以此记录。
长虹并购美菱完善长虹家电产品线
回放:2005年11月6日,四川长虹与广东格林柯尔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格林柯尔将其持有的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20.03%股份转让给四川长虹,转让价格上限为14500万元。2006年3月,长虹高管王勇(王勇博客,王勇新闻,王勇说吧)出任美菱电器总经理。
点评:
业界普遍认为,长虹对美菱的整合是成功的,实现了资源整合“1+1>2”的整体优势。2006年上半年,在整个冰箱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美菱公司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美菱冰箱产销量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4.5%和21.4%,利润总额也比2005年同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创美菱历史最好成绩。
格林柯尔出事后,美菱电器自身经营虽未受到多大影响,但银行方面压力却比较大,长虹顺利入主,以其雄厚的实力增加了银行和经销商的信心,美菱冰箱生产得以稳步进行。2006年,凭借长虹遍及全国的3万余个营销网络和8000余个服务网络,充分利用长虹在彩电、空调和数码等产品领域的强大渠道优势,美菱电器营销和服务渠道得以迅速扩张,并全面提升其产品档次和服务形象,也延续了在市场上的佳绩。同时,仿照海信对科龙的代销模式,长虹与美菱签订协议,以代销的名义为美菱提供15亿元的现金支持。
从2006年已经表现出的市场势头来看,虽然短时间内长虹仍难以打破美菱局限于区域品牌的瓶颈,但收购美菱对于长虹来说,可以完善长虹家电产品线,形成相对完整而成规模的黑色家电和白色家电产业体系,也基本保持了美菱的相对稳定发展势头。
海信并购科龙战术层面大于战略层面
回放:2006年4月24日,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6.8亿元最终完成对格林柯尔持有的科龙股份的收购。
点评:
海信花这么大的代价收购科龙,肯定希望有好的回报,而海信的资金和管理能力也正是经历重大挫折后的科龙所需要的。资金是市场一直期待海信给予科龙的支持。然而,海信对科龙的财务支持,首先要确保自身的资金安全。这意味着海信需要保证其资金能在科龙发生严重问题时马上抽离。
事实上,海信对科龙的“拯救”,集中在销售代理领域。科龙先后将其内销产品、模具产品交由海信旗下的营销公司代理。2006年4月,科龙电器进一步透露,在代理协议有效期内,上调海信方面代理的产品销售额目标,其中总额由不高于14亿元调整为不高于28亿元,整整翻了一番。押宝心态明显。但由于科龙本身很复杂,有太多非商业痕迹在里面,这就为海信整合科龙设置了不可预知的困难。而不断暴露出的科龙资金“黑洞”,也增加了海信整合科龙的风险。
海信对科龙的整合战术层面大于战略层面,而如何让科龙建立并恢复健全、科学、有效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才是海信应该重点关注的。
美的并购华凌、荣事达互补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回放:2004年11月,美的集团收购华凌大股东广州国际拥有的全部华凌股份,占华凌全部股份的42.4%,这项收购价格总值约2.345亿港元。2005年7月,美的将荣事达减持的24.5%的股权收入囊中,持股总量达到75%,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点评:
美的集团收购这两家企业是为了完善白电布局,今后华凌将以冰箱为主,荣事达主攻洗衣机,美的则是主打空调,适当涉足冰箱领域。美的、华凌和荣事达三个公司依然是三个独立法人,三个独立经营实体,只是在几个公司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生产平台和销售渠道。美的下一步还将加大对华凌和荣事达的资金、技术投入,扶持其品牌发展。实际上,美的入主荣事达后,在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2006年2月18日,美的荣事达合资公司举行了冰洗三期工程奠基仪式。该项目投资总额近15亿元,建成后新增产能超过800万台。但华凌仍未摆脱亏损的命运,其公布的半年业绩显示,2006年上半年华凌亏损3537万港元。不得不说,美的并没有很好地维护华凌的品牌美誉度。
民族家电品牌的国际化理想
入世五年来,在与外资品牌的激烈竞争中,本土品牌不仅越战越强,而且通过国际并购或海外设厂等多种方式“试水”国际化。
日本东京银座,人们抬头就能看到海尔巨幅的广告牌;在美国市场,TCL在当地的品牌RCR彩电以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这些首先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每年的彩电总产量约为7000万台;冰箱年产量约在3000万台;空调每年产量约在6000万台左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在本土迎战外资品牌、奠定市场地位和塑造品牌的同时,中国家电企业也开始了“走出去”的尝试。
这方面,海尔走在了前列。近年海尔一直通过自有品牌推广方式来进行国际化运作,目前海尔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的国际化尝试;与海尔稳步推进的国际化战略相比,TCL的国际化则显得“轰轰烈烈”,通过并购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企业。但是今年10月,由于在欧洲市场没有办法扭亏,TCL最终放弃了在欧洲市场自有品牌的拓展,但国际化之路仍然坚持不懈。
此外,长虹在欧洲的生产基地也遇到困难,路在何方还不明朗;格兰仕、美的等也通过与战略伙伴合作,实现进入国际市场。海信也通过在南非设立分公司开拓非洲市场。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些磕磕绊绊,但毕竟迈出去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
2006家电行业年度人物顾雏军
纵观整个家电业,2006年最显眼的人物莫过于顾雏军,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股市上曾显赫一时的资本运作高手,如今身陷囹圄,其一手炮制的格林柯尔系曾连累无数家电企业。
1989年顾雏军以其自诩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新技术闻名于业界,并颇为神秘地积聚了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本。2000年,顾将其麾下私人公司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1年收购国内知名企业科龙电器公司,并以其为平台迅速扩张,接连收购美菱电器、亚星客车等国内上市公司,兼任众多公司的董事长,也登上了不同版本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一时风光无限。
后来事实证明,顾雏军及其团队将科龙公司当成“提款机”,以科龙系列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列公司作为平台,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以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需求,这也导致了顾雏军及其虚幻帝国的迅速崩盘。事发后,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给予警告、30万元罚款,并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此外除了面对检控机关的指控,顾雏军还将迎来民事诉讼。
双核平板助力家电3C融合
在电脑、手机等3C技术新品纷纷运用双核技术之后,电视机也开始有了“两颗心”。数天前,海信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同步推出其最新平板产品------基于第二代双核可录技术的“双核点晶系列”平板电视,这是全球首款采用双核的电视机。家电产品向3C融合的趋势在电视机上得以进一步明晰。
据介绍,“双核点晶系列”采用双核,除了拥有更稳定的性能之外,莫过于给传统电视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互动。在家庭多媒体技术日益繁荣的情况下,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大步的升级。该新款平板电视具有五种录制模式,其中突出的“动态时移”功能可将屏幕上的节目滚动录制在电视的缓存中,并跟随节目播放进度同步更新,实现“时光倒流,精彩再现”。据悉,此次发布的新品多达58款,除了国内市场,北美、欧洲和澳洲等区域市场也将同步上市外;元旦节前成都市场上也将会全面铺开。
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表示,海信电视的发展重点在电子、网络、显示、芯片、设计五大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家电行业专家陆刃波认为,平板电视正浪潮般地开始普及,不断升级的技术革新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势头在明年还会继续彰显。
长虹SPA养生空调面市
近日,长虹在北京发布了SPA养生空调新品,这是全球首台可复原适合熊猫生态的高智能空调,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大熊猫俱乐部为此向长虹颁发了“保护大熊猫特别贡献奖”。会上,长虹为开发该空调的科研团队颁发了百万元巨奖。随着第四代健康空调------生态空调的热销,以及在四川卧龙中国自然生态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育婴室”的成功投入使用,长虹空调公司经过两年时间成功研发的第五代健康空调------SPA养生空调,目前也已在“大熊猫育婴室”投入使用。经专家严格检测,SPA养生空调在调节性能上的突破达到新高度,完全可以复制大熊猫所需的最佳生存环境。在此次会议中,长虹空调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大熊猫俱乐部签署了“认养大熊猫暨卧龙原生态空气品质调研课题合作协议”,长虹空调将继续支持中国保护大熊猫事业,并致力于原生态的空气品质研究,致力于生态空调的技术开发。长虹高层向SPA养生空调技术研发团队颁发了100万元的技术创新贡献大奖。中国家电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称,这是中国空调行业的“特别之奖”“功勋之奖”,在行业中具有表率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