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2014年在线旅游市场战火频频发展迅猛,从携程与去哪儿的巅峰对决,到同程与途牛的“屠牛”大战,价格战愈演愈烈,终于使大家共同处于增收却不增利的尴尬境地。艺龙、去哪儿、途牛三家上市公司没有止亏的迹象,就连长期以来的行业“蓝筹”中坚携程也发出了四季度预亏4-5亿元的信息。
在各旅游平台厮杀的时候,互联网巨头BAT等也纷纷参与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平台的出平台。在“巨头”欲以资本手段控制业内主流企业的形势下,牺牲利润换市场的现象还能持续多久?以单一业务为入口的细分垂直旅游平台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1月23日,由中国CFO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财务领袖年会暨中国财务领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百程旅行网首席战略官徐开磊在活动上接受金融界网站记者的采访。
价格大战“烧”掉全行业利润
金融界:目前中国的在线旅游业,似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就是大家都喜欢傍大款,而且还都是同行的大款。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徐开磊:现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很大,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等烧起来的“火”,把整个行业利润全部拉下,没有一家盈利的。在这个格局下,大家就是都喜欢傍大款站队,不站队的话,在行业的冬天资金可能就会出问题。其实现在站队的格局很明显,要么往携程这面傍,要么往互联网巨头BAT傍。比如百度是去哪儿的第一大股东,同程旅游是和腾讯一起站队,携程火线入股了同程和途牛,阿里投了穷游和百程旅行网。
金融界:获得同行的融资后,除了得到资金上的支持,还有没有其他收获?
徐开磊:更重要的就是双方之间同质的产品不去竞争了,或者是不会大规模的去做厮杀,反而相互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效应更强了,比如携程入股同程使持续一年多的“双程大战”偃旗息鼓。与搜索、电商、社交等早已形成垄断的互联网细分领域相比,在线旅游行业却一直未能形成有效壁垒,在线旅游网站后来者以更细分的市场和差异化的产品不断加入战局,这主要是因为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金融界:你觉得业内的厮杀什么时候能平息?
徐开磊:我们本来预计这个仗会至少打到2015年底,但现在看可能还会延续到2016年,因为现在大家又都拿到钱了。去哪儿在美国正在路演做增发融资,之前也拿了百度3个亿美金的授信额度贷款,相当于贷款额度无限循环,无限使用;携程作为一个综合性OTA平台融资能力很强,因为它一家独大;去年12月途牛创始人亲自拿出来一部分资金,然后VC和PE也跟进融了将近1.5亿美元,同程也在去年融资数亿美元。所以,这几家肯定要继续打,一年时间还打不完。
垂直旅游平台隔离价格战
金融界:业内同行的这些站队布局以及价格厮杀,与百程旅行网是否有很多冲突?
徐开磊:我们与他们的差异化非常明显,面对巨头的竞争我们只有练好车技,切入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我们特别垂直,第一我们只做出境游,并且以新兴的消费人群的新兴消费趋势自由行为主,我们的商业模型现在是漏斗型的,通过签证这个拳头细分产品形成出境游人群的出发地集结,再进行目的地用户分筛、目的地多频次服务与购买,实现核心目的地突破与规模复制,慢慢形成一个沙漏型的商业模型。从漏斗模型到沙漏模型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实现沙漏模型将是一个非常稳健的盈利模型。目前签证是业务的入口,未来随着市场地位提升也会同时形成盈利点。2012年有7万多人在我们这儿做签证,2013年就到了30多万人,2014年有50多万人,2015年的目标是80万人,但很可能会突破100万人。
金融界:百程旅行网的盈利主要在哪些方面?
徐开磊:当前阶段百程还是培育用户阶段,把价格做到全网最低,把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未来我们的盈利是在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和商品,比如接送机、租车、日游、购物等。我们的用户是80后、90后比较多,他们很多喜欢选择自由行。为了方便,这些客户办完签证之后看到有便宜的差异化自由行商品就可以买,没有便宜的度假,那可以买很多目的地的商品和服务,因为到目的地本来也要买,要租车,要日游等。
金融界:除了签证之外的其他业务,如度假、租车、日游等是百程自己在做,还是和其他公司合作?
徐开磊:我们基本上是要自控。像目的地的产品投入,我们刚开始做的比较轻,会和一些地接社采取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拿到足够资金之后到一定阶段就会参股或者控股一些海外地接服务公司。最终,成熟的目的地一定是我们自己参与,资金允许的话我们会控制一些海滩,买一些游艇也是有可能的。今年公司的重点是五个目的地,然后再培育五个目的地。
我们的追求就是让中国喜欢自由行的90后、80后出国之后有安全感、落地无忧的感觉,拿着我们的APP什么都能找到,我们是朝着这个目标来做的,致力于搭建服务于全球华人的海外旅游服务体系一直是我们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