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民工的追梦人生
时海生 记者 江慧
17岁那年,为了家庭的生计,中专毕业后怀揣500元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打工,从一名鞋厂普工打拼到美资企业白领,八年的农民工生涯,练就了她一身敢闯、敢想、独当一面的本领。正当自己在事业上一路高歌之时,乡情难忘的她毅然踏上了回乡发展的道路,经过几年的锻炼,她已成为彭泽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当选为江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这就是彭泽县芙蓉墩镇五联村80后农民工施瑜的真实写照。
知识和技术让她找到人生的“坐标”
“一定要打拼一番事业出来。”天还是蒙蒙亮,17岁的她强忍泪水,咬着牙和自己的家人匆匆告别,踏上了赶往广州的列车,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人生”。
经过一番周折,她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广州美盈鞋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名鞋检工人,从公司的最底层开始,她经历了每天上班16个小时的煎熬。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没完没了的工作,加班。“但是为了家庭的生计,我必须苦苦支撑。”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施瑜在鞋厂一边工作,一边坚持成人大专学习。
2003年,通过激烈的竞争考试,她来到一家美国MSN安全设备广州分公司工作,并成功的当上了该公司的商务销售助理,她直接负责签订的合同资金每年达到6000万,相当于该公司合同资金一半以上。2005年她做到合同处理零失误,客户接洽零投诉,并获得MSA中国公司年度优秀员工称号。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在信中这样写道:“感谢一直以来您为公司作出的卓越贡献!”这对一位农民工来说,已经是莫大的鼓舞和荣誉了,那一年她才21岁。
回乡发展让她觅到人生的“归宿”
如果说在广州打拼的八年让施瑜找到了人生的“坐标”,积累了正能量,那么回乡发展则让她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感。在乡情的强烈驱使下,2007年,她踏上了回乡发展的归途。
由于有了自己在台资企业和美资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施瑜在家乡的民营企业开始放手一搏了。在九江翔升造船公司任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她利用自己在外学到的企业行政管理知识,向公司提出规范民营企业的规章制度,新进员工实现岗前培训等建议;并主动担任起授课任务,积极引导农民工提高维权意识,为企业与农民工、政府架起一座和谐的桥梁,2008年被彭泽县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为了发展的需要,2010年她选择来到九江信华建设集团彭泽分公司工作。不久,就被任命为信华建设集团彭泽分公司月报主编,负责内部企业文化宣传,多次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很快,她就成长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被推荐为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首次参会她就提出“消除偏见,让更多人融入城市”、“失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三条建议,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