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婆婆做的鞋垫 人见人爱
陈婆婆做的鞋垫质量好。
核心提示
在浔阳区三里街一家裁缝店里,有位做鞋垫的“名人”:几十年来,她坚持做鞋垫,因为做工精细,即便足不出户,这些鞋垫也能畅销方圆几十里。这位“名人”就是今年78岁的陈仙桃婆婆。陈婆婆儿孙满堂,其实不差钱,只是闲不住。
记者 陈姝含/文 徐田刚/摄
1 不浪费布头儿 变废为宝
勤劳、质朴的陈婆婆年轻时干过很多苦活,不过,在九江一家被服厂的工作经历虽苦,却让她收获了缝纫经验。后来因为丈夫在外7年回不了家,她面临着独自抚养5个子女的压力,为了生计又开始没日没夜地劳作,直至儿女成年才停止拖板车、卖菜。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做裁缝的大儿媳嫁进门,陈婆婆就抽空去大儿媳裁缝店帮忙,主要是做些锁扣眼、绞裤脚边之类的手头活。时间一长,眼见裁缝店布头儿越堆越多,有些还被当垃圾丢掉了,陈婆婆觉得浪费布头儿可惜了,便在空闲时尝试做鞋垫,变废为宝。
2、做鞋垫20多年乐在其中
4月18日,记者找到陈婆婆时,她正脚踩缝纫机,手按鞋垫,认认真真地打线。而在她身旁的鞋架上,已码满了五颜六色的鞋垫,其中,男鞋垫颜色庄重,女鞋垫颜色活泼,而小孩鞋垫手感格外舒适。
“做这行20多年啦!”说起做鞋垫,陈婆婆爽朗地聊开了,“老伴、儿子和一些亲朋好友都说我‘做么鬼’,但我闲不住啊,长年面对缝纫机,越做越新鲜呐!”陈婆婆开心地笑起来,“我天天做,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两千双上半年的薄鞋垫。”
陈婆婆的鞋垫做得好,非常畅销,方圆几十里的小贩常常来批发,一次要两三百双。一双鞋垫批发价低至0.5元,高至1.5元。虽价格低廉,可陈婆婆很知足,“反正我是闲不住,喜欢做。”做鞋垫属于精细活,每做一双鞋垫,陈婆婆都要有选择性地裁剪并叠好布料,每双鞋垫都会叠上几层布,其中的棉布不少于两层。
如果纯粹为了卖钱,陈婆婆的鞋垫“产量”会翻几番,不过,她非常关注“产品”质量,不仅讲究布料的叠加数量和质地,还挺注重细节的完善:所有鞋垫都用纯棉布“滚边”。每双小孩鞋垫都是纯棉布做成的,卖出的价格反而只有成人鞋垫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