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双核”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访副市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和民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支撑江西经济崛起的“双核”,为九江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省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板块和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国家级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责奋进、勇担重担,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为“双核”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贡献。
“为此,开发区将抢抓‘双核’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沿江以及国家级开发区双重优势,以决战工业为主线,坚持依港强工、以工兴城、港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重点引进现代装备制造、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城西港区二期14.7平方公里开放开发,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亿吨大港、千亿园区,努力打造‘双核’的主引擎。”谈及开发区的发展,副市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和民胸有成竹。
陈和民介绍,今年以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全力以赴抓项目、扩固投、稳运行、保民生,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1~6月,开发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2.3亿元,位列全省重点工业园区第五位,前进一位;实现财政收入11.4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陈和民说,在看到成绩同时,更要保持清醒认识。“双核”战略对九江开发区来说,既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又是重大的现实挑战。九江开发区既有较为深厚的工业基础,又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在策应推进“双核”发展战略中,开发区将从五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发展步伐。一是加快港区开发拓展发展平台。按照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快城西港区二期14.7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争取一年拉开基础设施框架,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主攻重大项目增强工业后劲。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围绕新能源、电子电器、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把招大引强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对接国际知名企业、大型央企、国内行业100强及台资企业,力争每年引进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8个,亿元以上产业配套项目30个以上。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基金公司、风投公司、设备融资租赁公司与企业实行战略合作。通过技改扩能、增资扩产、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形成2∽3家过100亿的企业。设立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依托国家级恒盛科技孵化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完善城区功能做大做旺城市。不断完善城市的“宜居功能、宜资环境、宜游特色、宜行路网”,力争每年城建投入超60亿元,使城区人口逐步达到25∽3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功能型产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型经济区转变。五是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和生活配套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年着力抓好193万平方米保障住房建设、开发区综合医院和九江出口加工区配套学校建设、8个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点、城乡居民社保医保等十大惠民实事。
伴随全省“双核”战略的不断推进,九江开发区的未来发展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建设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打造“双核”的主引擎。“做大做强开发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跨越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双核’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陈和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龚晓军 特约记者黄安 记者邹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