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打篮球的人来说,只要看到球都会习惯性地掂起来。
篮球改变了老蒋的一生,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伙伴。
酷爱唱歌的他,只要兴致来了,在哪都可以放声歌唱。
比赛空隙,老蒋细心地教导后生篮球技巧。
对于身高臂长的老蒋来说,盖帽是他的拿手好戏。
老蒋在场边运球热身。
记者 李星道/文 张驰/摄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如果你喜欢篮球,如果你经常在九江学院医学院的篮球场上打球,那么你一定认识他——老蒋。一位身高190cm,喜欢助攻,喜欢夸人,喜欢教导年轻人的“球星”。
老蒋本名蒋有兴,每天清晨和下午5点左右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九江学院医学院的篮球场上,打球的人都喜欢叫他老蒋,不仅是因为他74岁的高龄,更由于他是一个老道的球手,无论是球技,还是球品。老蒋说:“篮球是圆的,而我的一生都围绕着篮球转,而篮球也时刻改变着我的命运。”确实,因为篮球,老蒋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因为篮球,老蒋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因为篮球,老蒋健康、快乐。
1939年,老蒋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在那个年代,老蒋不仅读了书,还上了大学。也因为读书,老蒋放弃了第一次和篮球结缘的机会。“当时有省队的人来选我去打球,但如果打球就要休学。那时我父亲态度很坚决,要求我无论如何必须把大学文凭拿到,之后再考虑其他事情。”正是父亲的要求,老蒋放弃了去江西省篮球队的机会,虽然看似可惜,但老蒋觉得有失必有得。
第二次与篮球结缘,是老蒋25岁那年。大学一毕业,老蒋被分配到江州一所只有10个人的学校教书,当时他一个人要教数学、化学、物理、体育四门课。有一天,一位转业军人路过老蒋的学校,无意间看到了身高190cm的老蒋,于是这名转业军人就邀请老蒋跟他学篮球,并保证3个月就能把老蒋训练到九江市篮球队。单纯的老蒋就这么开始了学篮球,而两个半月后,他就代表九江县篮球队迎战当年九江市的冠军队——仪表厂篮球队。“那场比赛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比分是105:103,虽然输了,但是我的命运却在那一刻被改写。”由于能力突出,老蒋被选到九江市篮球队,而在离开江州前,老蒋也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女孩——高玉珍。
1965年,开始打篮球的老蒋,因为身高优势被江西省篮球队所发现,并被选到省队集训,备战第二届全运会。“说起来,其实我的实力在省队打不上主力,但是经过省队的镀金,各项技术都有很全面的提高。”在省队集训时,老蒋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他在离开江州前认识的高玉珍。“我老伴别看现在有些驼背,但当年178cm的身高,也让她被省队教练看中,直接选到省队培训。”邂逅看似巧合,但仿佛也是一种注定,经过相识相知,这对篮球场上的巨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老蒋出生在30年代末,他的人生经历了60年代的动荡,走过了70年代的变革,虽有起起伏伏,但每次篮球都在改变着他的轨迹。用老蒋自己的话说:“在那样一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篮球对于人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体育项目,也是娱乐项目。因为会打篮球,我跨越了那个时代一些特有的门槛,享受到了别人可能享受不到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