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干净的路面,建设一新的移民新村,翠绿的毛竹与劳作的村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剪影——这是彭泽县马当镇丽山新村给人留下的印象。
丽山村是江西彭泽的一块“飞地”,在安徽境内,地处偏远山区,属于彭泽县马当镇管辖。这里人口少,地理位置复杂,距马当镇区较远,过去出行相当不便,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大部分年轻人无奈选择了外出打工,而今年51岁的江建新却一直扎根在这里。1991年江建新高票当选为村支书,23年来,他带领村干部一直坚守在几间低矮的平房里办公,带领村民遇山开路,逢水架桥,植树造林。
一马当先带领大家修桥铺路
在丽山村,有一条河穿境而过,无论天晴下雨,村民出行都要趟水过河。有一次,一位孕妇产期来临,因小河的阻隔,延误了产期,结果小孩保住了,孕妇却离开了人世,小河还吞没了不少人的生命。想起这些事情,江建新就心痛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修一座桥。
为了修建这座“民心桥”,江建新积极奔走,四处求助,在县人大的帮助下,很快,一座跨度10米宽4.5米、造价13万元左右的陡勘桥建造方案制订出来了,县人大还为修桥争取到了5万元专项资金。剩余的资金江建新就带头捐助,并动员村民们支援修桥。村民们有的捐5000,有的捐100,有的出劳力……不到一年时间,小桥就建好了。桥修通了,江建新又继续带领村民徒手开山辟路,硬是将大山里的羊肠小道变成笔直宽敞的水泥路。几年来,他们修通了高山组至陡墈组十几里的砂石路,完成了2.7公里的水泥硬化路的建设,铺设桥梁2座。目前,丽山村村通公路通达率已达100%。
穷则思变当好农民致富引路人
丽山村山区灌水能力差,水库年久失修,抗旱与防洪成为丽山最头疼的事。江建新的摩托车就成了“防洪抗旱巡逻车”。他一边不分昼夜奔驰在方圆几十里的大小水库间,一边积极向上争资争项。2012年终于完成了丽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河道护砌工程。随着水利工程的扎实推进,丽山村村民“吃水靠扁担,种田望天收”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变。
水利改善了,江建新引导村民利用山林等自然资源,闯出一条“山上种经济林、山边种山茶、毛竹,山下种吊瓜”的生态经济致富之路。刚开始,村民们对植树造林不大理解。江建新反复上门做工作,并积极与县林业局相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支持,将山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如今,丽山的群众造林积极性都非常高,造林面积以每年500亩的速度递增。丽山森林面积已达23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0%。如今的丽山村,成为一座融观赏、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绿色生态乡村。
心中有爱时时为村民排忧解难
熟悉江建新的村民们知道,他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妻子常年在外务工,儿女在外上学,无暇顾及家人的他毫无怨言,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带领大家走上一条强村富民的道路。
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支书。村民们只要有求助他的,他都会倾尽全力。丽山村只要有学生考取了大学,江建新都会坚持奖励大学新生100元钱,并每月支援学校10斤油、每年挤出2000元资金支援丽山小学,这么多年一直没间断过……
丽山与革命老区浩山仅一山之隔,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有四十余位革命战士长眠于此,但这些人却没有享受到革命烈士的待遇。为告慰先烈,江建新积极争取烈士子女优抚资金,为牺牲的烈士建陵园。由于陵园建设涉及部分村民的山林和菜园,江建新上门一一做工作,希望大家将心比心,支持这份光荣的公益事业,最终陵园的建设如期完成。
这就是江建新,他心里永远装的是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