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居网_中国家居门户媒体网站-乐享精致家居生活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装修 设计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暖通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电工 窗帘 壁纸 家纺 灯饰 饰件 衣柜 沙发 床榻 桌几 童用 洗衣机 小家电 电视 冰箱 空调 数码 家电 厨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

从文盲到扫盲教师

2015-03-06 13:14:51  九江新闻网   阅读:

   一

  每当我走进九江市中心的和中广场,总要到临湖的花岗岩名人石刻处逗留几分钟,看一看“炎哥”,石刻上刻着“唐厚炎1929—1998·全国先进工作者·1960”字样。

  炎哥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炎哥的确脚拐,村里人背后常叫他“炎拐子”、“炎老爷”。

  炎哥已去世十多年了,但关于他的往事并没有因为时间冲刷而漫漶消失,依然完整地藏存在我的记忆中,他憨厚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二

  炎哥不是我的亲哥。就唐氏谱牒衍派而言,我和他同辈,用老人的话来说叫做“骨肉有统的族兄弟”。我和炎哥并非至亲,感情不薄是因为我们两家的老宅仅隔一个天井,且同居老祖堂东侧,可以说是近邻中的近邻。

  炎哥二十岁之前目不识丁,是个标准文盲。他家自他以上至少有三代没有一人进过学堂读书。他六岁时放牛,上下牛背,活蹦乱跳,骑在牛背上怪神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炎哥在七岁时左大腿生了疔痈,因家里穷无钱诊治,落下了拐脚的残疾。从此,“炎拐子”成了他终生无法摆脱的名字。

  三

  我管炎哥的父亲叫二大爹(伯父)。二大爹是个木匠,他个头矮小,做木匠是需要力气的,但他不行。“饭木匠”也不全“饭”,二大爹做犁、耙、水车还是可以,做家具那可不行,因为他根本不懂圆周率,不知道什么叫“周三径一”、“规矩方园”,做脚盆、水桶当然更不成。

  由于家境穷,二大爹的马马(老婆)、我的二妈姆(伯母)是个略见昏光的“瞎子”。然而二大爹和二妈姆也真有福气,没几年功夫,连炎哥一起一口气生下四个孩子,而且是清一色的男孩,这一下就成了六口之家。

  四

  早年二大爹同胞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聚族而居的拥挤可想而知,老一辈三兄弟分家,二大爹分得一房一厨的土砖屋,六口之家聚居于一室,自然窝囊极了。

  大屋墩的人吃饭叫“走饭”,尤其是住在老祖堂周围的人家更是如此,二大爹家连饭桌都没有,“走饭”就是必然。每当吃饭时,各家大人小孩在家里用一种叫“三大”的碗盛好饭,拣好菜,不约而同地来到老祖堂天井旁。站着的、蹲着的、靠墙的,边吃饭边聊天。吃完一碗又回家添,接着又到老祖堂里来……

  给我最清晰的印象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炎哥几兄弟几乎没有吃过一餐白米饭,下饭菜除了臭豆乳、咸菜,还是臭豆乳、咸菜。

  在我的记忆中,炎哥兄弟几个不但没有穿过新衣服,连一双新鞋也没有穿过。

  当年二大爹一家成为农民绝大多数矛盾体的集中体现者。一方面食不果腹,面带菜色,一方面又超负荷生育。炎哥全家在“赤贫”的生活环境中承受着苦难。

  五

  穷,使炎哥没有读书的机会,脚又严重的拐跛,他得寻找一条生活出路。炎哥十五岁那年,二大爹将他交给一个也是拐脚的师傅学剃头。这期间炎哥也犯过“逃子”(即不想学剃头),但三年后他终于出了师,开始自谋生计,为乡里人剃头。那时剃头是包年的,大约是每月剃一次,一年酬劳是大人一斗米,小孩五升米。他包了霍家嘴、张家码头、张家花屋、王家埂,以及本村唐家老屋五、六十男丁的剃头活儿。这样一来,他们家的生活约略改善了。但年轻的炎哥依然无法婚配。听人说,当年霍家咀有个寡妇原想嫁给他,但是有人打了破嘴,没成功。随着岁月的淡去,他也就这样单身一辈子。

  六

  炎哥的人生“飞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致力于扫除文盲工作。“土改”后的1952年,新港区沿湖乡(后来改为光荣大队即现在的洪垄埂村和细山村)成立扫盲夜校,由区里的文教助理组织小学教师和有文化的农民担任教师。而且要求50岁以下的青壮年能识2000字左右。教学形式采取班级教学,包教包学,见物识字(如门上写“门”,窗上写“窗”,床头写“床”等),田头识字,送字上门,识字竞赛等形式。炎哥以剃头为业,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扫盲识字班学习。当时主要是上冬学和夜校。许多人是“年年上冬学,年年从头学”、“夜校夜校吃饭睡觉,吃睡以后全部忘掉”。炎哥却一直勤奋学习,两三年的功夫终于由一个文盲变成文化人。后来他配合区文教助理工作,成了就近几个村扫盲班的教师,还当了扫盲学校校长的“官儿”。

  炎哥得到区文教助理赏识,文教助理通过媒体报道了炎哥的由文盲到扫盲教师的事迹。报上有文章还附了张照片,是炎哥在黑板上写“人、手、足、刀、尺、马、牛、羊……”一边放着他的劳动工具——剃头箱。

  这一下可了不得!文盲成了扫盲教师,典型哪!炎哥被评为江西省扫盲积极分子,出席省、市劳模会。更为风光的是,1960年炎哥又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个人,同市越剧团团长陈鸿声、桃花中学校长刘后村一同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刘少奇主席等中央领导亲自接见。这一消息传遍了“东门外”的新港区上上下下。

  七

  这是炎哥“人生领空”最光亮的一段时光,也是他人望尘莫及的。这时炎哥走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线。

  厚炎同志,厚炎老师,劳模唐厚炎!赞赏声一遍又一遍。那久久覆盖在头顶的“炎拐子”、“炎老爷”、“剃头佬唐厚炎”统统被掀掉了。荣誉的光环笼罩着炎哥。

  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让炎哥的生命轨迹足够辉煌。出席大会作报告,开小会讲话:讲天安门,讲长安街,讲人民大会堂,讲在北京坐的车、住的宾馆、吃的饭菜,讲中央国务院领导接见的场面。一句话,美极了,幸运极了。

  从北京带回纪念品也不简单:一套《毛选》,一只五成赤金的“金星牌”自来水笔,一枚闪光的《全国文教群英会》纪念章,这些都要在演讲会上随身带着。

  那个时候,炎哥获得了自尊和自信,在长期贬意的目光中找到了自己。

  八

  农耕社会扫盲“日耕夜读,晴耕雨读,夏耕冬读”成了轰轰烈烈的一个运动,叫扫盲运动。是运动谁敢反对,张家码头的张老强、张老一、张和尚,唐家老屋的仁炎叔,仁松叔,张家花屋的张金狗等老人两个月甚至三个月没剃头,没掏耳。炎哥太忙了。

  宣传炎哥的照片一直挂在区文教助理办公室。照片上,他一边跑扫盲班,一边手里还是提着他那剃头箱儿。这叫扫盲剃头两不误。

  尽管炎哥没有按规定达到识字数目而完全脱盲,但他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由文盲到扫盲教师的典型人物,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的炎哥。

  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授奖,炎哥成了“红人”,从1950年至1960年间共有11126人获全国先进人物称号,炎哥是其中之一。有人牛皮起来,唐家老屋祖宗牌位“天地国亲师位”两旁的对联是“祖德培麟趾,宗功起风毛”,炎哥!凤毛麟角非他莫属。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乡里人学习的榜样,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即使因扫盲延误了剃头时间的人,心里有火,但不敢不尊重。一句话,炎哥是疲惫的,但他始终是微笑着,生活得有滋有味。

  九

  炎哥的父母二大爹、二妈姆过世后,炎哥负担着全家的生活。炎哥为两个老弟订亲、娶亲,为他们搭起两个小小幸福的窝巢。

  小侄儿出世了,常常绕膝喊着大爹前、大爹后,这的确让炎哥高兴过。弟兄四个生活在新做的“连五”新屋,其乐融融。

  十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乱糟糟的毫无秩序的社会生活,炎哥回归到物质生活最基本的层面上,这一下就是十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谁还管扫盲。十年下来,炎哥已近五十岁,无子女内心深藏的忧伤显而易见。每次见到他都觉得他变成了一个在孤独感里浸泡的人。表面悠闲的目光还在他脸上写着,但他驼着背走路,脚拐得更利害,总是少不了一种失落味道。

  “文革”漫长的十年,炎哥曾经用汗水浸泡的扫盲教育事业付诸东流。七、八天才记得住一个字的顽固文盲,将识的字全部“交还”给了他。炎哥自己差不多也由扫盲教师还原成半文盲。这时他独居一室,往日光环没有覆盖他人生的最后十五年,他感到深深的落寞。

  十一

  还有一个令人不可理解的事实,和中广场碑刻的五十六位全国劳模唯独炎哥没有领过一份工资,没有一份全民或集体的正式工作。这对炎哥来说是一种遗憾。八十年代之后,镇上发廊应运而生。年老的炎哥手脚迟缓,手推剪被电剪取代,炎哥失业了。他靠着五分田,一亩地维持生活,别无进账。

  1998年,风烛残年的炎哥循着自然法则的大限,带着那一段得而复失的光环,带着他那扫盲教师归于半文盲的历史远去了。

  荣誉被岁月稀释。现在只能在《九江市志》、《庐山区志》见到有关唐厚炎的简要经历,只能在和中广场溯着时间寻回对炎哥的记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精品家居网无关。精品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电话010-52887150),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资讯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VOGUEBusiness在米兰时装周引领家居筑巢新风尚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美的LINVOL国庆如何花式整活?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
Denon Home Amp功放新品发布:重新定义无线音质体验
Denon Home Amp功放新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海”:音乐与空间的奢华交响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
最新家居资讯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4-2015 HOUSELIFE.COM.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 精品家居网 ]版权所有
合作热线:400-019-6898
关键词:精品家居网 | 精品家居生活网 | 精品家居新闻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6023283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