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撑起创业梦
——记瑞昌市肇陈镇大林村残疾人柯愈玉的养殖路
谈际日 记者 谈思宏
夕阳西下,在瑞昌市肇陈镇玉岭山上,拄着拐杖、穿着靴子的柯愈玉,一瘸一拐地走下山间林荫小道,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不远处,一群填饱肚子的山羊,时而追逐嬉戏,时而传来“咩咩”的叫声。回忆起十四五年的养殖往事,柯愈玉脸上的皱纹显得格外深。他告诉记者,自己病残腿脚行动不便后,为了谋生,开始走上养殖路。“老伴鼓励我,咱自力更生,挑些轻活干干。别人开小车、骑摩托车,我不羡慕,能当你的‘拐杖’,搞点小养殖来养家。”当年就是爱人这样义无反顾的支持,伴随着柯愈玉走上了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昨天:因病致残 养殖受挫
美满的生活,让疾病打破了宁静。今年58岁的柯愈玉是肇陈镇大林村3组人,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直担任小组组长,还承包田地种植水稻,产业发展壮大后,又在村里办了第一个加工厂,日子过得挺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柯愈玉因高血压病突发中风致残,伴随他的是“拐杖人生”。他不但不能进行高强度体力活,还要靠药物维持生命。身残志坚的他,第一次萌生了自己搞养殖的念头。2001年,在亲戚朋友和爱人的支持下,柯愈玉借来了2万元钱,开始养鸡、养鱼、养鸭、养羊,搞起了一体化养殖。
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柯愈玉。因为不懂技术,养鸭不下蛋,鱼被一场大水冲走,2000多只鸡闹了一场瘟疫全部死光,山羊一下子被狗咬死了8只。一年下来,不但损失了近3万元,还因腿脚涉水太多,病情加重,有时甚至无法着地。对于这位“半路出家”从事养殖的残疾人来说,真是欲哭无泪。“养殖业还真充满着风险与挑战。那会儿不但没挣钱,就连本都全部赔光了。”一次血的教训也让柯愈玉逐渐意识到,创业不能脱离管理、市场与技术。
今天:渐入佳境 拼搏致富
当天,记者跟随柯愈玉体验了一回他的养殖生活。车子从他家出发,经过华坊村向玉岭山进发,上了近3公里的“Z”字形山路。“到养鸡场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跟随一睹为快。
几间茅屋,一片翠竹林,远远传来鸡群“咯、咯……”的“歌声”,急行数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鸡群在竹林里飞奔、觅食,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柯愈玉的声声吆喝,数百只鸡知道又可以饱食一顿了,跑过来的,飞过来的,蜂拥而上,争抢食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2年,在柯愈玉最绝望的时候,镇村干部主动找上门来,给他鼓励,并帮他申请3万元担保贷款,自己又借来2万元,开始自学养殖技术,向专业人士请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敢想敢干的柯愈玉再一次做起“吃螃蟹的人”。从小打小闹,到规模逐渐扩大;从家里圈养,到山上放养;从养鸡、养鸭、养鱼,到养羊、养牛……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都养过。”通过专家指点,积累多年养殖经验,现在,谈起养鸡经、养羊经、养牛经,柯愈玉就收不拢话匣子。“鸡圈养产蛋率不高,放在山上,让它们吃蚂蚁、虫子,加一些主食,母鸡天天产蛋,公鸡长得快;山羊在山林里放养,吃百草,就像野生的,肉质美味佳肴;当山里有茅草季节时,牛就放在山上,当田里有水草时,就赶到田里去。这样养出来的东西,既‘土’,又好吃……”
柯愈玉在养殖路上渐入佳境。没过多久,柯愈玉的羊群数由2只、10只、100只,到现在300余只;牛群数就达到100来头了,小牛犊则日渐壮大。没想到这个村民眼里不能成就任何事业的残疾人,养羊、养牛却挺精明。“挣了钱,先给鸡、羊、牛吃,我们再留点,剩下的钱就来扩大规模。”柯愈玉把自己养殖方式比作“滚雪球”,就这样一点点的“拱”了起来。如今,年收入达60万元左右。
明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0年,柯愈玉租下玉岭山1100亩山林,开始了自己的高山牧场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志在千里的柯愈玉,并不满足现状,他对卖无公害的牛、羊赚钱再投资,办一个“旅游胜地”充满憧憬。他告诉记者,随着自己的养殖业慢慢进入正轨,也办得越来越大。他开始考虑将山上的设施建设更加齐全,而且希望能在明年到我省与湖北省阳新县交界处承包一座更大的山头,并进行了洽谈,试着引些游客上山,自己来挑选鸡、牛、羊等,今后再在山上开办农家乐、放牧狩猎、休闲观光等项目。走累了,柯愈玉就会坐在小路旁的石头上歇歇,喝喝水、看看书,畅想自己的未来。
吃水不忘挖井人。柯愈玉的养殖不断获得瑞昌市残联积极援助,当地卫生防疫单位也倾力支持,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消毒防疫,粪便及时清理。由于防疫到位,后来他饲养的畜禽从未发生过各类疾病。现在,柯愈玉已成为该镇养殖大户中的典型人物,为了让更多的群众都能依靠养殖走向致富的道路,他对前来请教养殖技术和帮助过他的人都“投桃报李”。目前,全镇有养羊专业户16户、山羊2万余只,养牛专业户6户,养鸭、养鱼等23户,他们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依靠养殖发家致富。
在柯愈玉的带动下,肇陈镇农户们掀起了一股牛羊养殖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