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徐万年,20岁那年担任修水县马坳镇黄溪大队书记,因工作突出,1990年被提为副乡长、区企办主任。上世纪90年代,他毅然辞去副乡长一职,创办“万年综合养殖公司”,成功建立起“猪-沼-禽-鱼-果”生态经济链。2008年完成销售额2600万元,纳税60万元。养殖公司先后获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畜禽养殖500强。2008年,黄溪村进行换届选举,徐万年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黄溪村党支部书记。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徐万年带领大家修路、建新村、发展产业,黄溪村面貌一年一个样。
“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中心村;发展了桑园、蔬菜、花卉苗木、茶园等产业;引进落户了黄溪二级水电站、汇津纯净水厂、黄溪五金厂、恒丰木竹制板厂、风铃兔业、菊花加工厂6家企业、资金达亿元,安置村民就业近400人;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小学综合大楼、30亩的村公墓区、黄溪连接柯龙线进村公路和黄溪大桥……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徐万年的带领下,黄溪村一天比一天变得强大。
在徐万年看来,要让村民致富,就必须有产业支撑。蚕桑一直是村民致富的产业,可由于技术等原因,村民们养蚕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常常亏本。徐万年带领村两委班子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充分听取民意,决定从抓技术辅导着手,一方面对小蚕实行共育,另一方面派人到县有关部门参加培训,蚕桑产量得到很大提升,村民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全村的桑园面积由原来的80亩迅速扩展到现在的800亩,去年还建立了小蚕工厂,一年分十批次养种蚕3000余张。村民方建国夫妇一直在外务工,2012年回家栽桑养蚕,今年养种蚕30张,春蚕收入2万元,在黄溪,像陈小华一样因蚕桑告别务工的村民共有10多人。在发展蚕桑的同时,徐万年还组织村民发展苗圃、蔬菜等产业,受益群众达30余户。
村民方雪花在中心村开了一家早餐店,每天生意忙得不可开交,她请来一个伙计帮忙,年近70的老父亲帮她管账。早餐店的品种很多,包子、油条、粽子、面条、汤粉,以及各种汤类……应有尽有。方雪花说,现在中心村的人口有近2000人,每天早上的营业额有600到800元不等。方雪花说:“我是黄溪人,以前在外务工,后来在原东津乡集镇开了一家早餐店,近几年黄溪村在徐书记的带领下,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回乡创业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现在像我一样的早餐店就有三家,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在黄溪村,只要你愿意干,没有找不到的活。在梦之绿苗木种植合作社基地,一群50∽60岁的妇女正在除草,68岁的刘牡菊坦然地说:“没有徐书记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在黄溪,像我这样一个老婆子,一天也能挣到80元,而且不是很累。”在方进军的蔬菜基地,66岁的刘菊香等10多名村民正在地里摘着蔬菜,每天的收入也在80元左右。村文书方志春说:“如今黄溪村已见不到闲人,农忙时节在田地里干活,农闲季节在家门口打工,这些都是在徐万年的带领下,全村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结果。”
在黄溪村采访的一天时间,村民对徐万年的评价全部一边倒,不用打招呼,随便问一个路人,他们谈起自己的村支书徐万年如数家珍。52岁村民邹德群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徐书记不容易呀,他为了我们老百姓吃得苦太多了,他不要工资,不报销一分钱旅差费,每天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里忙个不停,村民一天天富裕起来,他不愧为‘百姓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