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梦都想回九江
近期,央视暑期大戏《湄公河大案》正在热播,该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2011年10月5日,发生在湄公河的惨案震惊国内外。
潘克律师的根在九江,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潘克律师告诉记者,“只身在外地,思念之情肯定就不要说了,我是九江的孩子,我思念母亲,更思念做梦都想回去的家乡。”
潘克律师出生在九江化纤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中学时光在九江市一中度过,他把那段经历称作人生的“启蒙”阶段。
在当时,潘克律师除了好学之外,丝毫没有显现出什么过人天赋,虽然曾在一中就学,但他并没有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长大后需要从事什么工作。直到某天,一位语文老师的出现,他的未来得到启迪……
这位神奇的语文老师曾是南京军事法庭的法官,他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案件战犯的审判工作。受这位语文老师的影响,潘克律师顿时明白在法律的天平上,只应有合法与非法的权衡;法制的框架内,只应有守法与违法的区分,所谓的“强势”与“弱势”,都不能成为干扰评判“罪与非罪”的因素。
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这是潘克律师最初的人生信条,在“信仰”的作用下,潘克律师成功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从大学毕业至今,潘克律师始终从事着与法律有关的工作,时间的累积令他在业界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公噪,湄河案顺利结束后,潘克律师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律师之一名声大。
大国勇气和智慧
“九江是块很能熏陶人的地方,在九江生活的那些年,我对庐山、鄱阳湖、白鹿洞书院等,都有很深厚的情感,也正是这些地方培养了我对人文的兴趣。”潘克律师说。
潘克律师在老、缅、泰三国和金三角地区工作过三年多,中方遇难家属之所以信任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出色的业务能力。接到诉状后,潘克律师留意到“泰国不法军人”等内容,然而,公诉机关的起诉书并没有提到泰方。
潘克律师查阅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示的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中看见,“本院经审查认为,上诉人所诉泰国政府、泰国军方及泰国第三军区帕莽军营九名现役士兵并非本案公诉机关所指控的被告人,不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应当驳回上诉人的起诉”。
不仅起诉对象被严格限定为糯康等六名被告,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精神损失也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内,换句话说,精神损失赔偿的诉讼请求将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遇难者家属只能获得丧葬费、被抚养人必要的合理的生活费用支出两个主要赔偿项目,丧葬费是有限的,被扶养人生活支出又要由受害人的兄弟姐妹分摊,案件中的两大难点对家属及中方律师代表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在电视里,我们看见潘克律师经历了十六个小时的庭审过程,而实际上背后的艰辛是无法看见的,在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当下,事件的发生并非那么偶然,拿捏起来,也需要更多的大国勇气和智慧。
随着中国人走出去的越来越多,对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保护需求愈发迫切,湄公河惨案以后,中国势必会在国际司法协助与合作上有更大的动作。
“可以让湄公河流经地区成为起点,比如,中国和泰国应当要建立起民事司法协助,和缅甸的临时警务合作应上升到国家间刑事与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等。这些都不仅仅是一个湄公河惨案审判的问题。通过一个重大的司法案例从而能够推动法律进步与法治文明,这是我所热切期待的”。潘克律师说。
庭审现场。
我为什么做律师
“年少时,拼着命要当一名律师,原因是律师这份职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及神圣感,而如今看来,那时是对这份职业缺乏太多的了解”。潘克律师说。
“为什么做律师,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这样问我了。律师,这一职业承载着许多人的许多梦想,承载着许多人不切实际的希望。律师让人感觉神秘,律师像梦幻,令人目眩。律师承担了许多人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重。然而,律师职业又有着许多美丽的泡沫,有着许多“尴尬”,让许多人承受着不可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潘克律师本人不认为律师完全受制于法官,律师和法官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承担不同的法律职业功能。而且,他本人自觉地从事律师工作,更体会到律师在一个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作用。目前,律师的工作既有法庭上的诉讼活动,也有经济领域的非诉讼工作。比如,潘克律师为中国企业到周边国家开展投资贸易就属于非诉讼法律服务。
潘克律师说,“在湄公河案件中,我作为一个律师与律师团中的其他律师一道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权益,并且,最终,糯康向中国司法机关缴纳了300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600万元,法院实际支付给了中国遇害船员家属。在这个案件审判中,律师发挥了积极而十分重要的作用”。潘克律师本人对从事律师职业抱有更为积极和乐观地态度。
“我为什么做律师,或许是年龄的关系,每当看见那些花季少年因为不懂法,从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时候,我很痛心;每当看见优秀的企业主因为不知道法,引来牢狱之灾或者杀身之祸的时候,我仿佛就有了答案,我们的社会需要律师,‘仅此而已’。”潘克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