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的恶行真是罄竹难书”
江老掉泪忆战友
江琳老人喜欢看书写诗。
实习生 张敏思 袁媛 记者 张倩/文 徐田刚/摄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距离今天已经七十七年了,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距离今天也已经六十九年了,参与历史的人很多已不在世,有的正在老去,国人应当牢记历史,重视历史。近日,浔阳晚报记者来到了抗日老兵江琳家中,听他回忆当年的岁月。
回忆历史,江老很是愤怒
1945年,刚满14周岁的江琳来到了苏皖豫边区,立志要和同伴共同抗日。“那时候,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读书了。”看着小伙伴一个个抗日去了,江琳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加入抗战队伍。
“我老家在江苏省泗南县青阳镇,家里条件本就不好,再加上土匪、日本军队的多重夹击,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江老仍然很愤怒。进入部队后,由于年纪较小,江琳被送往新四军第四师七分区的一休养所当学员,每天目睹无数伤病,江老感叹道:“日本鬼子的恶行真是罄竹难书!”
当日军得知江琳参军后,再次到他老家抢夺时,对他家“格外照顾”。
“日本人在我家找到装面粉的面缸,就在面缸大便,面缸里的面粉全部没用了。要知道,那个年代存点面粉有多难。”除了对百姓粮食的肆意糟蹋外,对有亲共倾向的百姓也实施了一系列惨不忍睹的迫害。
江老告诉记者,当年他老家有一位叫俞铮霞的妇女工作者。日本军人为了得到情报,对她“软磨硬泡”,俞铮霞毫不服从,多次逼供没有结果后日军竟然将她的舌尖割去。她去世的时候才20岁。说起这段历史,老人眼泛泪光。
望后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1945年8月15日,日军签署投降书,宣告八年抗战结束。
如今的江老和妻子过得很安逸,两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区华野卫生部里认识的,如今已结婚54年了。“现在家里子孙满堂,小孙子在北京工作,孙女在湖南上大学。”老两口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希望后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才不枉费那些牺牲的烈士们。”
1990年8月1日,江老自己写了一首词回忆峥嵘岁月:弃学从戎数十秋,南征北伐卫国仇。抗倭逐蒋援朝鲜,历尽艰辛生死忧。看今朝,忆春秋,沙场鲜血不空流。换得华夏新天地,烈士英名万古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