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收到过花的花店老板
最羡慕只买一朵玫瑰的老年顾客
施丽鸿:“备战”第二十个情人节
施丽鸿在店里给新进的花修枝。(首席记者 刘家 摄)
记者 李星道
距离情人节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九江的大小花店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相比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花店的景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九江的花店可是少之又少。作为九江第一批花店老板之一的施丽鸿,她的花店就是1995年开张的,到今年正好20年,眼下她也正“备战”着第二十个情人节。
话创业路
少女情怀总是“花”
对于女人而言,无论什么年纪,收到花总是件开心的事,对花的喜爱更是强烈。1993年的施丽鸿也正处于花季,是对花与浪漫最向往的年纪。“一次去外地旅游,第一次看到花店,感觉特别有意思,又能与花为伴,又能谋生计,那时候就喜欢的不得。”
旅游回来后,施丽鸿就坐立不住了,碰到自己想做的事业,加上正值青春,创业的想法油然而生。“刚开始只是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铺里养养花,做做尝试,当时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花店。”1993年施丽鸿就开始尝试经营些鲜花生意,直到1995年她才正式开起自己的花店。“新的花店面积有30多平方米,而且有两个房间,可以屯放更多的鲜花。”
家里人的支持是花最好的肥料
刚开花店时,施丽鸿已经结婚了,所以做什么事,都不得不考虑整个家庭。“当时我和丈夫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出来创业确实有些冒险。”施丽鸿和她丈夫都是百货公司的员工,在上世纪90年代,百货公司的生意可是相当火爆,每到休息时间总是挤满顾客。虽然如今早已是九江的“历史”,但在当年的确是一份十分不错的工作。
当年施丽鸿采用的是停薪留职的方式“脱离”本职工作,但看似有回头路的选择,其实也是破釜沉舟。“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当时就等于买断工龄。基本上一门心思就是奔着创业去的。”回忆当年的抉择,施丽鸿感叹家人的支持是让她能走到今天最大的动力。“冒险的选择,可能会让家庭生活水平下降许多,但丈夫和父母都很支持我,也让我当年能下决心投入到花店中。”
谈生意经
如果只是盘花,那就是最快乐的
“如果只是盘花,那就是最快乐的!”与施丽鸿交流中,她最常说的就是这句话。而且边说话,她也不忘一边摆弄店里的花草。“当年为了开花店,我特意去广州学习怎么插花、包花、盘花,我也因此找到了自己最大的爱好。”因为对花的喜爱,施丽鸿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掌握了盘花的技巧,而如今,经过20年的练习,已经是炉火纯青。
“我喜欢花,也喜欢盘花,把各种不同种类的花搭配起来,配上装饰品、彩纸、丝带等物件做出一束束扎花是最幸福的事,每次做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开心。”在施丽鸿看来,只是盘花那将是最快乐的生活,可是经营花店却不只是盘花这一项工作。
“做生意,难免与人打交道。讨价还价、房租水电、成本控制等等这些都是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做的事情,但却不得不面对。”有这么一句流行语:把自己的兴趣作为事业,可能会让你失去这份兴趣。而这也是施丽鸿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好在她对花爱的够深,够坚持。
坚持20年只因为爱花
1995年开起花店后不久,施丽鸿就发现身边的花店开始慢慢多了起来。“因为市场有需求,所以开花店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如今满大街的花店,却很少是当年坚持下来的老店,大部分是近几年陆续开起来的。”施丽鸿觉得,花店门槛低,想开并不难,但想赚大钱却不容易,所以才有了一批批开张的新店和关门的老店。
“一些开花店的老同行,都换了一些更赚钱的新项目。其实我也想过放弃,但到最后发现自己还是爱花、爱盘花,于是我又坚持下来了。”施丽鸿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不会做生意的人,最怕就是谈钱说价,乐于做的就只有盘花,所以能坚持下来,动力就是爱花。
随着花店数量的增加以及成本的上涨,单纯卖花的利润也越来越低,所以如今许多花店都开始经营副业,其代表就是:婚庆。而且如今的九江市场,花店的婚庆业务也愈发成熟,甚至一些花店因婚庆而出名。不过对于施丽鸿而言,这些都是她所不愿意涉及的。“现在店里做婚车扎花、婚庆用的拱门等道具,但我还是不接婚庆业务,尽管有些朋友也劝过我,可我只喜欢花。”
不善经营更不愿过多涉足其他业务,但就是这样一家花店却依旧能生存20年。20年的经营也让她对花店事业有了更深的情愫。“虽然20年里,我想过转行,但如今我觉得花店是我唯一的事业,也是未来我要坚持下去的事业。”如果说,20年前施丽鸿爱花,是少女情怀的腼腆与浪漫,那如今的爱花,则是一种安静的欣赏与静待花开的期许。
说情人节
当年的情人节:花是要抢的
说到花店,最忙的要数每年的情人节。回忆1995年时花店经历的第一个情人节,施丽鸿总结为:花是要抢的。
“当年花店少,而且也没有经营的经验,所以出于风险考虑,玫瑰的进货不多。但事实上,那时候浔城的年轻人就已经对花有很大需求,所以情人节那天,买玫瑰花要靠抢。”施丽鸿说起那天晚上卖花的景象,如今还记忆犹新。那时的玫瑰还不需要特别的包装,简装的一支一支的玫瑰,销量特别好,而且傍晚之前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我记得花店经历的第一个情人节,就有人买99朵玫瑰,在当时要3000元左右。用现在的话说,买花的人就是‘有钱,任性’。”由于买99朵玫瑰的顾客是傍晚才来的,所以为了凑齐99朵,施丽鸿把花店里各种颜色的玫瑰都用上了,才勉强达到顾客要求。“还好那时我盘花技术不错,把各色玫瑰搭配的还比较好看,不然顾客就要为难了。”
今天的情人节:“任性”的年代
“你别看还有一星期才到情人节,但花店的玫瑰已经基本都到货了,不少人也开始订花了,其中不乏订999朵的人。”说起现在的情人节,施丽鸿感慨,订99朵的已经是常有的事,999朵的也不在少数。
“如今买999朵玫瑰大概要好几千元,但订的人却不少。”施丽鸿觉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消费”,所以买起花来也是越发“任性”。而在众多买花的顾客中,施丽鸿最羡慕的还是老年顾客,尽管他们往往只买一朵,但其中的感情却有999朵无法比拟的岁月。
自己的情人节:没有收过花的花店老板
作为花店老板,施丽鸿的工作与生活都与花为伴,但她最遗憾的事情却也是花,因为她从没收到过别人送的花。
“朋友都知道我是开花店的,所以从实际考虑出发,都不会送花给我。”谈到情人节,施丽鸿更是感慨,老公不是浪漫的人。有时施丽鸿也会和丈夫开玩笑,说你怎么从来不送花给我,而这时她收到的答复往往是“店里随便挑,喜欢什么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