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县文化馆3楼展览厅里,杨金华和杨金荣兄弟正忙着“祖国颂——杨竹清祖孙四代书画展”布展的扫尾工作。再过两天,杨竹清一家四代12人的70幅书画作品即将在这里展出。与20年前那次父子6人联合办展时的心境有所不同的是,父亲杨竹清如今已不在人世。
“能够20年后再次举办家庭书画展,而且由全家老少四代人的作品组成,可以说都源于父亲为我们这个家庭种下的艺术种子,在生根、发芽,我想我们以后也一定会努力,让这颗种子继续开花、结果!”杨金华深情地说道。
言传身教为子孙种下艺术种子
1933年,杨竹清出生在五洞镇高山村,受私塾先生的影响,杨竹清从小对书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年春节,杨竹清都会站在大哥身旁痴痴地看大哥写春联,有时杨竹清还会偷偷地用大哥的毛笔学着大哥写毛笔字。
“祖父见父亲对书法很感兴趣,而且还写得颇有模样,于是专门送父亲去拜师学写字。”杨竹清长子杨金华说,父亲拜的书法老师就是我县民国年间著名的书法家杨孝先,因为同宗的缘故,杨孝先对杨竹清可谓倾囊相授。这一时期,杨竹清在杨孝先的指导下精习了颜柳诸家,为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后,杨竹清先后在沙桥乡公所任公安、武装干事,文书,后来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但不管干什么,杨竹清都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书法的执着和热爱,积极倡导毛笔书写,几十年如一日研习、创作,博采众长,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不菲成绩。
“正是父亲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影响了我们子孙后代”,杨金华说,“我们家的书画情缘也正是父亲对书法的浓浓深情而种下的种子,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父子六人举办书画展曾轰动一时
“1993年8月15日,父亲和我们兄妹6人在县文化馆举办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杨竹清父子六人书画展’。”虽然已经过去整整20年,但对于当时的情景,杨金华却记忆犹新。杨金华说,当时县内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几乎是全部到场,书画名家沈传章、邓长举、董世族,农民诗人封传厚等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父子联合举办画展在我们垫江,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过,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当时相当轰动,重庆、涪陵都有人专程来参观。”提起观看“杨竹清父子六人书画展”的往事,80岁高龄的县作协名誉主席封传厚至今仍津津乐道,他说:“真没有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够看到杨竹清祖孙四代书画展,祖孙四代办画展不光垫江,在全国也少见。”
“书画之家”、“父子办展是垫江书画史上的首例”、“艺苑奇葩”……翻开20年前举办书画展时的来宾留言薄,杨金华依然很激动,他说:“当年这些对我们父子办展的赞许,也许正是我们家继续传承书画的动力。”
杨金华说,书画展前后展出一周时间,先后近万人前来参观。
子女7人有6人从事艺术相关工作
受家庭环境熏陶,杨竹清的几个子女自幼便跟随杨竹清一起学习书画。“当时父亲在五洞小学教书,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每个周末和寒暑假他都会在家教我们几兄妹画画、写字。”杨竹清的次子杨金荣,至今仍对父亲当年的循循善导念念不忘。
“那个时候家中兄妹多,条件不好,根本就买不起供我们兄妹学习书画的纸,父亲就把学校的废试卷积攒下来。”杨金荣回忆,“背面就教我们兄妹画画,正面就用来练习毛笔字。”杨竹清的良苦用心,在杨金荣几兄妹的眼里,正是引领他们走进艺术殿堂的一盏盏明灯。
“六、七岁时,父亲就带我们到街上写春联,我们几兄妹是长大一个带一个。”杨金荣回忆,后来几兄妹都长大后,便分为几组摆摊,每天每组大概要写150张左右的大红纸,除了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外,更大的收获则是使杨金荣兄妹得到了锻炼。杨金荣说,当时在五洞、高峰、界尺、黄沙、澄溪、太平等地,几兄妹的对联书法还颇有名气。
杨竹清的7个子女个子女,只有大女儿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学习书画,其余6个子女在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都先后选择从事了艺术工作。长子杨金华,系郑州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会会员,1988年从部队带病转业回乡后,在县城创办了书画装潢部和装饰公司,20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事书画装裱工作;次子杨金荣,现任教于四川成都龙泉中学,音乐高级教师、播音主持教师,系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书画、音乐、作曲、主持均擅长,多次在地方和学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三子杨金中,现任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国国画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市教育学会会员。书画、音乐、文学均有涉猎,其中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展出;四子杨金川,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在北京一直专职从事书画工作;次女杨金莲和三女杨金玉目前均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
四子杨金川已是国内著名花鸟画家
兄妹六人中,在书画艺术上成就最大的要数四弟杨金川。杨金荣说,杨金川于199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先后在中国国家画院、著名国画家刑少臣研究生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著名画家郭怡综花鸟工作室研习写意花鸟。从1995年以来,杨金川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画大赛,并屡获大奖,还曾多次赴国外展出。现系中关村画院院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特聘美术指导专家等,出版有《杨金川作品画册——花鸟意》。
正如一知名美术评论家对杨金川书画作品所言:“杨金川画画从小处着眼,却以大气魄收势,譬如他常常在树木花卉间经意不经意地画上几块石头,这些石头或浓墨勾点,或淡笔皴擦,或大小石块在树下花丛,或危峦巨石,擎菊荷水仙之天,使得花鸟小世界一下子气魄宏森,刚柔相济,骨力遒劲,气韵生动,可谓点石成金。”
如今,杨金川已成为了国内颇有名气、颇具实力的中青年花鸟画家。
老少3代成立家庭书画俱乐部
“2000年,我们全家为了纪念父亲去世1周年,成立了‘杨竹清家庭书画俱乐部’。”杨金荣说,父亲杨竹清的后代,除配偶有20人,其中15人都参加了“家庭书画俱乐部”。从成立到现在,每年春节期间,“俱乐部”都会开展活动,或是现场书画表演、或是书画培训交流。
在浓郁的家庭书画学习氛围中,杨竹清的孙辈12人,有8人都喜爱上了书画。外孙肖向前、孙女杨高瞻受长辈们的影响,自幼就酷爱书法、美术,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
“‘家庭书画俱乐部’可以说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我们家第三代的孩子从事书画艺术都离不开‘俱乐部’的熏陶,侄女杨灵露现在北京工业大学美术专业学习,侄儿杨博智也是选择美术院校就读。”杨金华对于“家庭书画俱乐部”的好处深有体会,他打趣地说:“自从成立了‘家庭书画俱乐部’,每年春节我们家就只闻墨飘香不见打牌声。”
今年刚刚小学毕业的陈美竹是杨竹清的曾外孙女,这个从出生便参加“家庭书画俱乐部”的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突显出了对书画的浓厚兴趣,虽然目前才12岁,陈美竹却已经获得过多次青少年书画大奖。杨金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