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学昨日,秋雨绵绵。随着预备铃响起,封友胜又夹着教案,精神饱满地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封友胜已经记不得上次陪女儿看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他实在太忙了。不过,封友胜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他所教的班级在2013年高考中获得了全县理科第二名的佳绩。他是垫江一中 践行新课程改革第一人。他曾经担任“重庆市第三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暨首届‘师元杯’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评委、“垫江县中学语文教学技能大赛”评委。
实施课改提质量
“他是一个爱思考,敢创新的人!”提起他,分管教育的校长总是如此评价。从教以来,封友胜一直思考着教学的改革,在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总是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着课改——他的学生没有课外作业,他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果然是封子,毕竟是封子。”每次在备课组中提出奇思异想,老中青教师无不暗暗佩服。但在当初,个别教师或家长总在背后质疑。很快,经过教学实践得到应证,他的教法很有实效:教学成绩直线上升,学生感到轻松快乐。2010年,重庆市全面推动新课改,封友胜参培回校,将新理念巧妙融入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今,这些早就成了他的课堂常态。
在同事看来,他从初中到高中,由普通班到重点班,仿佛有一双神奇的手,总能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
谆谆教导结硕果
怎样调动全年级师生的积极性?如何搞好特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启智的功效?成为封友胜每天思考的内容。
封友胜深感责任之重大,从高一开始他就非常注重文化打造,借“文”育人。班训“静、韧、蓄、腾”深深植入每一位学生的灵魂,让学生有了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教师就应该抛下杂务,拒绝应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他每天早上7点之前到校,晚上11点之后回家,盒饭、方便面的日子也便成了家常便饭,科任教师被感动着,学生被感动着,学生家长被感动着,曾有学生家长给孩子送饭时,也备了一份给他。
“他啊,拼命三郎!”该校德育处副主任姜友权感慨地介绍,在高三工作冲刺关头,封友胜得知父亲确诊为直肠癌,他只能偷偷落泪,强忍悲痛继续投入到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基于此,封友胜所任班级高2013级13班,在入口成绩并非理想的基础上一次次飞跃,引领着该年级拼搏奋进。高考,成功闯过升入重本分数线100人大关,在一中的教学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