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医生,我胸口痛,是不是还要做CT 检查?”12月2日,杨廉方给陈先生做了听诊把脉检查后,陈先生一脸愁容。
“不用,没那个必要!”陈先生话音未落,杨廉方赶紧抢过话头:“你是炎症,吃点中药就行了,用不着进行CT 检查。”
接过不到30元药费的处方,走出诊室,陈先生向记者感慨:果真名不虚传,杨医生开的处方真这么便宜,他是真心在为咱老百姓着想。
一生执著中医
杨廉方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垫江的一名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严格要求下熟读《伤寒论》、《内经》、《濒湖脉学》等,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自学和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理论进修一年,杨廉方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19岁就正式独立行医,至今已有51载。虽上了年纪,但杨廉方为百姓服务的热情没减。
老中医都有自己临床用药心得,杨廉方也不例外。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偏好用四逆散加减,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凡肝胃不和或肝脾失调引起的内、外、妇、儿诸科疾病,如胃脘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腹痛等,都可用本方化裁而获捷效,从而解决了临床中遇到的不少疑难杂症。
因其在基层中医领域的执著奉献,2000年杨廉方被授予重庆市名中医,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012年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年前,杨廉方本就可以选择退休,离开门诊,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可是,由于始终放不下自己所钟爱的中医事业,再加上中医院领导的一再恳请,他毫不犹豫地又站在了临床第一线。
“我这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弘扬自己所钟爱的中医药事业。”杨廉方坦言:为了它,我愿意再奋斗个20年、3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爱开小处方
“来看病的人大多都不富裕,因此那些没必要的检查就尽量不做,开方时做到药少而精,价格廉、疗效高。”在杨廉方看来,这样,既消除了患者病痛,又能减少经济负担,达到花小钱治大病的效果。这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三不”原则:不夸大病情、不乱开检查、不用大处方。
杨廉方爱开小处方的故事,也在病人间广为流传。
县文广新局职工刘某,耳聋5年有余,曾在多家大医院医治,收效甚微,苦不堪言,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杨老。
经仔细辨证分析,杨廉方认为刘某是因中气不足所致,予以健脾益气开窍方法。开了四服药,才9.05元。刘某将信将疑地服下药。没想到,药还没喝完,耳朵能听到声音了:“我四处求医花费上万元,没想到不到十块钱就治好了,多亏杨医生。”
对此,市民董晓伯也深有感触。18年前,董晓伯就是一位肝硬化患者,曾经被许多医生判了“死刑”,是杨廉方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当年,董晓伯认为是重感冒,就到镇医院去输水。可输了几天,越输越恼火,然后他就转到一个大医院,医生开化验单,还做了B超,结果出来:肝炎,有腹水。
看着诊断结果,董晓伯顿时如晴天霹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晓伯的病情却越来越重,好多医生都感到无能为力。家人还瞒着他,悄悄做了棺材。
死马当作活马医。董晓伯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杨廉方。杨廉方查阅资料,研究病情,和其他医生进行会诊,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治好董晓伯。
“你这个病,有希望治好。”反复分析后,杨廉方自信地告诉董晓伯。在杨廉方的指导下,董晓伯坚持服了4个多月的中药,渐渐地,他的肚皮小了,饭量不断增加,身体逐步恢复:“药价很便宜,两块七八一副,抓了几副药才10多块钱。”
视病人如亲人
虽年过七旬,但董晓伯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气神十足。用他女儿的话说:“我父亲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人,还要精神些!”
前不久,是董晓伯七十大寿,儿女们特地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和一桌丰盛的午餐。可临到晌午,也不见董晓伯影踪,手机也打不通。最后,还是女儿首先想到:“父亲一定是跑到诊室里看病去了!”
按理说,今天本来该杨廉方在家休息。可上午10点,一个熟识的肝病患者打来电话,说请杨廉方看看恢复得怎么样。这是一个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的老病号,经杨廉方医治后至今健在,平常每隔个十天半个月,就会找杨廉方再看看。
于是,杨廉方悄悄去了诊室。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刚看完这个病号,又有更多患者等在门口。原来,得知杨廉方开门后,许多患者纷纷前来挂号排队。这不,直到下午一点多,才把病人看完。
“你好,今天是星期天,我没有在单位门诊,如果需要,请到我家里来看病。”海联小学李老师帮婆婆咨询病情,按墙上电话打过去,杨廉方便热情地告知了,到他家的详细路线。
记者在杨廉方坐诊的门外墙上看到,他给患者留下的联系电话号码,清晰可见。杨廉方说,上班时间他在门诊部上班,周末则在家里候诊,如果病人情况特殊,他也会迅速赶到门诊部处理事宜。“百姓利益无小事,患者相信我,才来找我,不热情心里就不安。”
因杨廉方医术精、医德好,县内及周边地区来求治者甚多,历年来门诊人次在1.5万以上,最高时甚至占到全院门诊人次30%左右,“看中医,找廉方”也为大伙儿津津乐道。
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杨廉方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杨廉方,,从医51载,始终坚持不夸大病情始终坚持不夸大病情、、不乱开检查不乱开检查、、不用大处方的原则不用大处方的原则,,他“爱开廉价小处方价小处方””的医德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的医德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