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3日,本报报道了白家镇鸿鹤村村民王永才富了不忘乡邻,积极反哺社会的故事,今天,从白家镇又传来好消息:王永才为智障孤儿王家明安了家。
“我是一名残疾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我要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人,带领大伙儿一起致富。”面对记者采访,51岁的王永才说出了心里话。
自立自强的创业模范
王永才也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时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三岁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左脚变形,脚掌翻转,行走变得十分困难。
虽然生病了,但王永才意志坚强,仍然坚持到学校读书,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读完了高中。
“读书期间,乡邻们积极帮助我,经常给我讲自强不息的故事,还给我缴生活费。”高中毕业后,见很多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王永才也琢磨着在家乡干点事情。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在街上一电器店当上了伙计,从此拖着残脚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后来,随着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王永才就索性在镇上自己开了一家维修店。
因资金不足,维修店曾一度面临关门。“在紧要关头是好心人周江雪里送炭,及时送来了帮扶资金3万元。”王永才说,正是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维修店很快又走上正轨。
此后,在同为残疾人的张洪兵的点拨帮助下,王永才开办了榨菜厂,并走上致富路,年收入达50余万元,成为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创业模范。
王永才要感谢张洪兵,张洪兵却说,“要感谢我,就帮助更困难的残疾人吧。”
为孤儿王家明安了家
“富了不能忘本,要回报社会,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王永才时刻告诫自己,要饮水思源、富而思进。“一次,有人喊我到外地发财,我婉言谢绝了,我的根在垫江,就要在家乡帮助老百姓致富。”王永才说。26岁的王家明患有智障,6岁时父母双亡,16岁起便开始流浪。他虽与王永才同姓,但二人并无血缘关系。2005年,王永才将王家明领回了家,供他吃住,又安排他在自己的榨菜厂上班。吃住有了保障,还能上班挣钱,王家明的病情也逐渐好转。20出头时,王家明开始对爱情有了憧憬。可他无房无家,谁看得上?王永才打起了自己在白家场上那套90平方米的房子的主意。2011年,王永才花2万元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添置了基本家电,连同房屋产权全部送给了王家明。
去年初,王永才听说同是智障的刘小红离婚回了娘家。王永才便登门帮王家明提亲。去年3月,刘小红嫁给了王家明,今年10月就给王家明生了个大胖小子。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王永才帮助的残疾人,不止王家明一个。”42岁的刘帮胜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俩也是残疾人,是王永才给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让他学到了种养技术。现在,刘帮胜也流转土地,种植了60亩官溪蜜柚、60亩蜜本南瓜,年收入10万多元。
“他是一位饮水思源的好人。”张洪兵说,村上修公路,他不但捐了1000元,还送去了三车片石。镇上搞绿化建设,他毫不犹豫送去了1000元。在电视上看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后,也分别向湖北、贵州的残疾人寄去了现金500元。得知曹回有一位当代“保尔”王玲,他就到曹回镇乐安村4组去看望她,并与她结对子,慷慨解囊,帮助她刺十字绣……
“是乡亲们帮助我站了起来,而今就要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乐当群众致富路上的垫基石。”王永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