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娟
“汪老师,我是丁尤宇,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考上四川广汉民航飞行学院了……”
“汪老师,我放暑假了,邀请你到我家来做客!”
“汪老师,我今天开始军训了,虽然很幸苦但却很快乐……”
这个暑假,汪兴敏总会接到学生们打来的电话,不是告诉她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就是邀请她出去玩,亦或是与她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到这样的时刻,汪兴敏都十分高兴,也很自豪。
刻苦学习立志为师
1971年,汪兴敏出生在我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自打记事以来,父母就常常告诫她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有个好出息。
初中时,日渐懂事的汪兴敏对自己的老师很是崇拜:班主任谭双飞任何时候总能以理服人,英语老师邬达君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地理老师总是知道世界的每个角落……这些都让汪兴敏对教师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是我也能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那该有多好啊!”也正是从那时起,汪兴敏有了当一名老师,一名好老师的愿望。
有了明确的目标,汪兴敏更加努力。白天,在学校里,她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主动帮学习稍差的同学补习。放学后,她把村里低年级的读书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当起了“小老师。”
中考那年,汪兴敏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垫江师范学校,并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0多分的高分考入该校。
真心关爱拉近距离
“教书是个责任活儿,良心活儿。”回想起这24年的教书生涯,汪兴敏不禁感叹: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责任心和耐烦心。
汪兴敏经常说,教师要用要从心底里真心关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正是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教24年来,汪兴敏和学生们的感情异常深厚。2007年,汪兴敏班上的一名女生胡亚玲突然“发飙”,把教室里的饮水机砸得粉碎。一向性格内向的胡亚玲的这一举动,把班上50多名同学都吓得目瞪口呆,也着实吓了汪兴敏一跳。
经过汪兴敏的悉心开导,沉默不语的胡亚玲终于开口说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胡亚玲的同桌几次翻动她的隐私激怒了她,才发生了大家看到的那一幕,胡亚玲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感到很懊悔。
为了保护学生们的个人隐私,汪兴敏决对两位同学进行私下调解,并向同学们宣称这是一场误会。在妥善地保护了孩子们自尊心的同时又合理满足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从那以后,性格内向的胡亚玲总会以小纸条的形式向汪兴敏诉说自己的小心事儿,汪兴敏也会通过面谈或是小纸条的形式开导她。就这样,用这种方式和汪兴敏交流的孩子越来越多。
“从今天起,汪老师的‘班主任信箱’开通了!”后来,汪兴敏干脆就给学生们开通了一个心与心交流的“班主任信箱”,通过书信的形式和孩子们交流家庭、学习、情感上的一些烦恼。
至此,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怕老师的学生主动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了,调皮的学生变得懂事了……
汪兴敏的“班主任信箱”,真心地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也把她和学生的距离一次又一次地拉近。
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汪兴敏所教授的历史学科,讲诉的都是些历史事件。而在一般人看来,这些枯燥的历史事实和事件,很难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为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汪兴敏一边上课一边学习,在拿到涪陵教育学院(现已并入长江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证书后,她又毅然参加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的自学考试,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
“活到老,学到老,在三尺讲台一天,我就会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把更多好东西、有用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们。”汪兴敏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保证这一点。
经过不断钻研,汪兴敏觉得,历史教学就是要让历史“活起来”。汪兴敏认为,关键在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教材“活”起来。其次是创新教法,让教师“活”起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活”起来。但无论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或手段,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活”教“活”学历史,从而使历史学科焕发出本来具有的盎然生机。
汪兴敏连续教了十多届初中毕业班,在22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她撰写的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121教学模式”》获重庆市第八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一等奖,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于2013年12月在《科学咨询-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2014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农村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的转型》和《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别获得县级二等奖和市级三等奖。
“教师是我一生向往的职业,我这一辈子就只想把这件事做好”。汪兴敏说,教育育人是一辈子的事业,也是一份无价的事业,她要把这份一辈子的事业尽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