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朱进然
“刘书记,场口那两家人又闹起来了,怕是要打架哟!”
去年春节前夕的一天上午,太平镇太桂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斌刚街上查看完车辆乱停乱放情况回到家里,就又有事儿找上门了。
“隔壁邻舍的,闹个什么劲儿。”刘斌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抓上外衣,“快走,一起看看去。”
来到场口,这里已经围了好几十号人。有看热闹的,也有当事双方请来的“帮手”。
看到刘斌来了,大家都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和事佬’来了,这架呀,打不起来喽……”不知是谁滴咕了一句,周围的人都会心地点了点头。
果然,刘斌径直走了吵架双方的人群中间,“有什么事儿不能坐下来好好谈呀,要是信不过我这个支部书记,那就先骂我吧。”
吵架双方顿时都“哑火”了。刘斌为社区群众干的好事儿、实事儿,这些年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要在社区里找个大家都信服的人出来,那就非刘斌莫属了。
当天下午,刘斌分别前往吵架双方的家里,了解情况、讲明了如果从口角之争上升到聚众斗殴的严重后果。原来,两家吵架的缘由仅仅是因为两家的孩子过年回家,为争个车位而已。
在双方都“消气”后,当天晚上,刘斌自掏腰包,与吵架双方坐在街边小摊,谈到深夜,促成了双方握手言和。
事后,当事人王江(化名)还给刘斌送去了锦旗。
太桂社区位于太平场镇,人流量大,居民情况复杂,口角是非相对较多。每当社区居民有了矛盾,刘斌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充当“和事佬”,把矛盾化解于无形。
“居民眼中的芝麻小事儿,就是基层党支部的头等大事!”在刘斌看来,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组成细胞,只有基层细胞和谐稳定了,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刘斌不光自己乐当“和事佬”,还组织了一支义务调解队,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刘斌和义务调解队员的身影,做到了小事不出居民小组、大事不出社区。仅今年1月至今,就调解民事纠纷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刘斌爱当“和事佬”,还体现在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关心上。社区居民陈代淑,因患股骨头坏死,生活极不方便,加之又无子女在身边,刘斌主动把她作为帮扶对象,经常上门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还积极帮助她查找医讯,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如果没有刘书记,我恐怕坚持不到现在。”陈代淑的话语,质朴而又极具说服力。
不仅如此,刘斌还经常利用手中的人脉关系,帮助社区无业居民联系工作岗位、寻找经商项目等。社区居民说起刘斌,无不由衷地伸出大拇指。
“服务乡邻,是我应尽之职。”用刘斌的话来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应该把“和事佬”这个角色演实、演好,并一直演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