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云海
她,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已27个春秋;她,历练、强干,是孩子们的“好妈妈”、是家长们的知心好友、是同事们的“亲密伙伴”。
她叫全喜兰,澄溪小学教师。27年的从教生涯,全喜兰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心灵交流的科学。”全喜兰从教27年来,总是激情满怀地为孩子们倾注无私的关爱,改变了许多“调皮蛋”、“厌学鬼”、“偷懒精”,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佼佼者。2012年秋期,全喜兰接管了一个全校出名的“差班”,面对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这个难题,她却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勇接挑战。
通过一个月的调查了解,全喜兰详细掌握了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学生基础薄的特点,她采用小步子、低难度的教学模式进行,尽量让学生在每天都将新课学会,并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她还采用“手拉手”
结对方式进行组建互助小组,采用“我能行”鼓励方式进行表彰奖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全喜兰所教的班,班风大为转变,爱学习的风气逐渐形成,教学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到了第二学期,教学成绩已跃居全年级第一名。
(二)
全喜兰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由于隔代教育,许多留守儿童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脾气坏、不爱学、爱打架……
“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全喜兰关爱留守儿童最深的体会。从教多年的全喜兰深知,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老师,您不是我的妈妈,甚似我的妈妈,您用那无私的母爱,使我懂得了人间的真情,我长大后,也要做您那样的人!”这是前不久,学生黎露寄给全喜兰老师的一封信,信中内容曾这样写道。
黎露曾经是全喜兰的学生,她父母离异后,归父亲抚养,可没多久父亲也抛下她外出打工了,且一直无法联系上,这以后,黎露变得消沉厌学。在了解到情况后,全喜兰便经常与她谈心交流,帮助她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并给她买学习用品和衣服,节假日便将她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慢慢地,黎露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爱上了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她考入了垫江中学,全喜善还每月给她寄去生活费,并时常打电话嘘寒问暖,鼓励她努力学习。
与黎露一样,得到全喜兰母亲般关爱的学生还有很多。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全妈妈”。
(三)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全喜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教育教学中,全喜兰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自己掏腰包订阅各种教学刊物,广泛汲取营养,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进行反思,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她还常常向同科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研讨课教学大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从教27年,全喜兰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她撰写的论文有12篇获市级奖,辅导的学生有1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在老师们眼中,她就是一个敢打敢拼的“急先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全喜兰说,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她将为自己的教育梦想继续躬耕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