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强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真情奉献。2010年9月1日,闫茜如愿加入了教师的队伍中,在偏僻的鹤游小学一呆就是四年,在这里,她挥洒着青春,倾注着汗水,用简单而质朴的爱托起了孩子的明天。
(一)
四年前的鹤游小学,破旧的教室,简陋的教师宿舍,并不太大的操场上摆放着几张破烂的乒乓球台,一切看起来都显得那么残破不堪。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当年考进学校的闫茜没能分到宿舍,只能暂时住在同事的寝室里。后来,学校把底楼的保管室腾出来给闫茜当宿舍。
由于保管室长时间无人居住,加上又是底楼,特别潮湿,没有水和气,更没有厕所,条件很简陋。“这个地方怎么住啊,基本的水、气都没有,完全没办法正常生活啊!你一个女孩子,半夜还要跑到学校的公用厕所去,多害怕啊。”老师们纷纷对闫茜说道。
闫茜却带着一脸的微笑说:“没关系,能有一个住的地方,已经很满足了。”
就这样,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子,克服了重重困难,勇敢的坚持着。
(二)
在鹤游小学有不少留守儿童住在学生宿舍,身为班主任的闫茜,每天都要去给他们辅导功课。
“晚上凉,要盖好被子”“上铺的孩子,要注意安全,叠被子的时候,不要背对外面,小心摔下来”……离开学生宿舍时,闫茜都要再三叮嘱孩子们。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缺乏关爱,我希望通过多关心、关爱他们,让孩子们觉得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闫茜说。
一天,闫茜到宿舍查寝,发现一名女学生正蜷缩在被窝里,一言不发。走过去仔细询问才知道,该学生头晕身体不舒服。
闫茜带着孩子回到她的寝室,给她吃了感冒药。吃了药后,孩子的症状一直不见好转,闫茜就将孩子留在了自己宿舍,一直照看着。
到了晚上11点多,孩子突然喊难受起来。闫茜又拿出体温计为孩子量体温,看着体温计上显示的39度,闫茜赶紧给孩子吃退烧药,并用水给孩子一遍又一遍敷额头。
经过一番折腾,孩子出了一身汗,总算退下了烧。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看着熟睡的孩子,闫茜绷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
(三)
在学校,闫茜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孩子们的钻研精神和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家长分离,导致性格沉默,不爱交流,没自信心。”闫茜说,兴趣小组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闫茜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在第四届世界华人儿童画大赛中,闫茜所指导的学生作品一共22幅,分别获得金奖11人,银奖8人,铜奖3人。2013年,垫江县科技活动绘画比赛中,学生作品《月亮屋》获少儿美术作品二等奖;2014年,在垫江县科幻画比赛中,学生作品《未来的交通警察》获小学组一等奖。《童心梦》、《神奇的魔法师》、《我的梦.中国梦》等获小学组二等奖。
闫茜说:“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最美的天使,在学习上,他们可能会比其他的孩子反应慢,他们会自卑,会变得不快乐,作为一名老师,就要让他们不断的相信自己,帮助她们找到自信,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面对学习。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经过几年的磨练,闫茜不断的成长,在历次学生评教中,闫茜均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她所任班级的语文学科,在每学期的质量抽考中,都名列前茅,所带领的班级也取得了许多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