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勇正在上课。
辅导学生学习。
首席记者 吴平
“对学生、对家乡有感情,走不了”
1994年,成勇从师范学校毕业时,恰逢新民镇大通村村校差教师,于是,他就主动要求到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学校任教。“别人都想方设法往城里跑,你为什么却要往大山深处钻……”虽然,他的决定遭到父母的反对,但成勇还是坚持到山上任教。
“大家都想着到城里工作,但总需要人留下来。”成勇说,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明白知识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尽管做好了在山区学校任教条件艰苦的心理准备,但走上岗位后,成勇还是有些不适应。每周星期五,成勇都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下山回家,星期天下午又要原路回到学校,为第二天上课做准备。
期间,学校有的老师因条件艰苦而选择离开,成勇也有离职学习的机会,但,想到走后没老师给学生上课,他就放弃了。后来,学校因布局调整撤并了,他才下山,选择到条件差、没人愿去的学校任教。20年,他先后在大通村校、凌云村校、明月村校、帽盒村校任教。2000年,帽盒村校有200余名学生,最近几年,村里人陆续外迁,学生慢慢减少,老师也跟着往外调,现在帽盒村校有8名教师,80余名学生。成勇教的班有16人。尽管学生少,但成勇仍严格按上课时间上规定课程,从不马虎。上体育课没有健身器材,他就带着学生们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音乐课照样不落下,生病了,他也撑着上课……
曾经,新民镇中心校想抽调成勇过去,但被他拒绝了。“对学生有感情,对家乡有感情,走不了。”成勇说,在乡村任教20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感到很快乐。
“我爱我的职业,我也爱我的学生”
“我爱我的职业,我也爱我的学生。”成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5.6风灾”中,他更是舍小家,一心只为学生。2010年5月6日凌晨5点30分,正在熟睡的成勇被骤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惊醒。校长杨吉美在电话中紧急通知:“昨夜暴风大雨,帽盒村校发生灾情,请立即前往组织抢险!”放下电话,成勇随即叫上其他老师,冒着大风大雨往学校赶。他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赶到学校,了解学校灾情,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此时,天刚蒙蒙亮,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他骑着摩托车,衣服、裤子、鞋子全湿透了。可成勇顾不上这些,仍强行前行,有几次差点被路边的电线、倒在路上的树木绊倒。骑到村级路上时,倒下的树木把道路阻了,车子没法骑,他就踩着泥泞的小路,往学校跑。
赶到学校,成勇发现学校旧房已被吹翻,教室里像水池一样,学校四周的堡坎垮了,学校的树木被吹倒了一半……“这么大的暴风雨,家里不会出事吧?”成勇的老家也在帽合村,想到自家年久失修的房子和年迈的父母,他急忙拔打了家中的电话,可电话却打不通,他心急如焚。可看着眼前的学校,想到200多名学生,成勇选择了立马投入到对学校的抢险救灾中。他迅速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帽盒村校全体教师进行抢险。
“赶紧通知学生家长,由于风灾原因,学校今天停课,让孩子们今天不要来学校。”在成勇的组织下,老师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联系家长,有的清扫路上的障碍物,有的搬来大石头夯实易垮塌的地方……成勇在清理玻璃时,被飞溅的玻璃划伤手背,鲜血直流,但他没有停止工作,自己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到抢险工作中……7点30分,学校来了两名无法联系到家长的学生,成勇徒步一个多小时把他们安全送到家。当看到孩子被安全送回时,孩子的爷爷激动地拉着成勇的手,要留他吃饭。但被成勇拒绝了:“谢谢你,学校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孩子们能安全回家,我也放心了。”当天,成勇回到学校已是12点多钟,他和老师们就把饼干和矿泉水当早饭和午饭。
“他像爸爸一样,让我感到很温暖”
在教学中,成勇一直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2010年,成勇班里的陈义兰,由于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一度想辍学。“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鼓励!”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成勇发现陈义兰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强。于是,他就时常表扬陈义兰动手能力强,渐渐地,陈义兰变得自信起来。“如今她已经上初中了,成为了学校的体育特长生!”谈及陈义兰,成勇难掩内心的喜悦。
现在,成勇班里有个学生叫李冰冰,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因患病去世,早上上学都不吃饭。了解情况后,成勇每天都会带面包、鸡蛋等给她吃。眼下正值冬季,见小冰冰身上仍穿着一件单薄的旧毛衣,冻感冒了,成勇就找来干净的旧衣服,给她穿。下雨天,成勇还会背着小冰冰,把她送回家。
“成老师像爸爸一样,时常关心我,让我感到很温暖,长大后,我一定会报答他!”小冰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