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等。这是我国首个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的文件,“绿色化”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补齐“最短板”
《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均取得积极成效,但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目前,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紧的约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意见》通篇贯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顺应了发展所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说。
《意见》强调,要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对此,环保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要严守红线,就必须保证它能落地,要制定负面清单、建立有效管控平台,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做到奖惩分明。
针对一些城市无序扩张的现象,国土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后,《意见》对此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尽可能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态这样一些环境本底守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首期试点已在北京、上海等14个大城市展开,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近年来,国家财政一直在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了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更好地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建立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税收政策体系,推进制度建设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