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半年之际,5月7日,惠而浦全球董事长兼CEO杰夫·费蒂格(Jeff Fettig)在合肥接受了包括安徽商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杰夫就惠而浦收购合肥三洋的原因、品牌发展及未来投资战略计划等问题首度作出正面回应,并表示十分看好合肥和安徽的发展前景,将在基于“精益求精”这一原则之下,全力整合现有资源,将合肥打造成为惠而浦的制造和研发中心,强力推动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惠而浦全球董事长兼CEO杰夫·费蒂格(Jeff Fettig)
解密为何重组合肥三洋着力加大三个方面投资
杰夫首先就惠而浦集团的整体发展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其表示,拥有百年历史的惠而浦集团,最初只有单一的洗衣机产品,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达200亿美元,产品销售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产品销量将达7000万台。目前,公司产品在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等诸多地区市场份额均居首位,全球公司10万名员工,其中80%在美国本土以外。
2014年11月6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合肥挂牌成立。转眼半年时间过去。这也是首家财富五百强公司将中国总部设在安徽合肥。
对于当初为何收购重组合肥三洋并将中国总部设在合肥,杰夫表示,这主要是基于合肥三洋在产品制造和销售等方面的成绩非常显著,惠而浦对合肥三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欣赏"。
杰夫表示,对于惠而浦来说,合肥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有两个:“一是这里的人口和区位优势。从区位上来说,合肥地处中国中部,和惠而浦在美国的区位类似。合肥的区位优势明显,在这里,能够把产品迅速销售至全国,与中国的广大市场便利连接,,合肥市和安徽省在经济发展方面也不错,并有着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目前,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合肥也被定位经济发展高地,区域优势更加凸显;二是从人才和领导力来说,我觉得合肥现有的管理团队非常强,我们非常信任他们,吸引我们决定收购合肥三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管理团队。这里也汇聚了众多人才让白电发展的基础雄厚。”
在重组合肥三洋后,惠而浦将持续加大合肥的投资力度。杰夫表示,惠而浦中国今后将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大投资:
一是基于合肥的区位优势,将扩大制造基地建设。在杰夫看来,合肥可以轻易接触整个中国市场,很容易招募到优秀人才,可以采购到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惠而浦将继续扩大制造基地建设,计划达到1000万台的产能,生产包括洗衣机、冰箱、厨电、电机等在内的产品;
二是会加大研发投资,致力于研发基地建设,合肥人才资源丰富,最终必将成为惠而浦全球最主要的研发基地之一;
三是在培训和教育方面加大投资,重点建设惠而浦大学。惠而浦大学的建设,旨在发展员工能力。“我们将借此把惠而浦在全球的知识、智慧积累传递给本地的员工,我们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投资,也将会创造出最大的优势。”
整合惠而浦全球资源 四大品牌将并行发展
此前,惠而浦(中国)董事长金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其未来发展目标是立志成为中国洗衣机业第一、冰箱前三,用5至10年的时间进入中国白电第一集团。不过并购完成后,全新的惠而浦(中国)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个品牌,产品类型有不少重叠,未来如何对四个品牌进行区分成为外界相当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未来惠而浦中国旗下的四大品牌会在产品和风格上进行区隔。惠而浦今后将是战略性品牌,产品策略方面仍然坚持定位于高端市场,产品设计走欧美风路线;三洋帝度是长期持续坚持的主力品牌,产品风格偏向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日韩风;荣事达则是有特色的高性价比品牌,聚焦重点市场,发挥产品品质优势,做更适应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产品。
对此,杰夫也表示,惠而浦(中国)目前所拥有的上述四个品牌,符合不同消费主体不同的需求。实际上,惠而浦在全球各地,均会把当地品牌做的很大,比如在巴西市场,惠而浦也拥有Brastemp及Consul等品牌,做得也非常好。荣事达是非常重要的本土化品牌,其地位将和惠而浦在巴西的本地家电品牌相似。“我们会尊重当地的消费者,并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和加强当地品牌的发展。”
据悉,目前,在整合过程中,惠而浦已把公司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合肥。从去年开始,在洗衣机领域,已推出更多惠而浦产品;在冰箱领域也同样推出各个规格及更大型号的产品,这些产品更加节能和智能化,非常符合消费者需求,此外,经过前期的大量调研,惠而浦还会持续投放更多的结合了全球最先进技术的旗舰型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精益求精是唯一原则 合肥将成最重要引擎
1994年,惠而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21年发展历程。借助重组合肥三洋,惠而浦再度吹响在中国市场的冲锋号角。
对于惠而浦(中国)接下来的发展,杰夫表示,惠而浦有百余年历史,但在进入中国仅有21年,相对于百年时间而言,惠而浦在中国市场还相对年轻。“我深信,中国在全球家电市场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中国市场在过去二十多年间飞速发展。此次重组将提供一个全新的机会,让惠而浦真正地参与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角逐。”
杰夫表示,合肥三洋在过去多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有很好的网络渠道。“同时,合肥三洋有足够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基于这样的良好平台,再凭借国际的领导品牌进驻这个公司,全球共享的技术平台,这将是一个强强联合。”如果把惠而浦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借助本地化人才,日益扩大的产能,以及强大的渠道渗透力,再和惠而浦在全球过去100年里积累的、最洞察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叠加起来,合肥必将会成为惠而浦一个未来成长的重要引擎。
杰夫同时表示,在管理方面,重组合肥三洋后成立的惠而浦(中国),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一定的中西差异,因为这本来就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有各自的文化和运营体系,甚至是语言词汇也有不同,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整合。“合肥三洋过去20年的发展成果,我们非常尊重和尊崇,他们对惠而浦的成功也非常尊重和尊崇,基于互相尊重和尊崇,双方在整合过程的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精益求精。因为惠而浦集团本身就不是一个美国公司,惠而浦一直强调精益求精的原则,就是致力于将包括巴西、美国、欧洲等在内的全球最好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整个集团和企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