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居网_中国家居门户媒体网站-乐享精致家居生活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装修 设计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暖通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电工 窗帘 壁纸 家纺 灯饰 饰件 衣柜 沙发 床榻 桌几 童用 洗衣机 小家电 电视 冰箱 空调 数码 家电 厨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护士口吸羊水胎粪救活新生儿 10年后被家属认出

2015-05-12 14:44:07  南国都市报   阅读:

 护士口吸羊水胎粪救活新生儿 10年后被家属认出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今天,海南共有3万多名护士欢度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南丁格尔的誓言再次被提起:“终身纯洁,忠贞职守……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可在现实中,他们的职业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选出了5名特殊的护士,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头被病人打出一个包

  “在委屈的眼泪里成长”

  酸

  受访人:符春庆

  31岁 安宁医院精神科护士 从业10年

  当31岁的护士符春庆回忆起10年的从业经验时,酸的味道占据了首位。这种“酸”,不是心酸,而是鼻子酸,流眼泪。

  2005年7月,符春庆从海南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随后进入安宁医院做护士。她所在的精神科四科,属于男病区,里面常年住着90多名男性精神病人,有抑郁症、躁狂、精神分裂、酒精中毒等病患,意外突发情况时常发生。

  刚开始,身材瘦小的符春庆每次进病房,都心里打鼓,害怕想哭。步子都不敢多迈一步,紧紧跟在老护士背后。

  有一次,一个病人吵着要回家,找符春庆开门。这种事情经常出现,符春庆没在意,说:“不行,你还没有康复呢。”病人没吭声,跟着符春庆,过几分钟又喊“我要回家。”符春庆不答应。突然,那病人情绪失控,趁符春庆不留意,一拳挥了过去,将她打倒在地,还不依不饶,又是几拳,直到工作人员将他拉开。

  那是符春庆第一次被打,“头上打出了一个包”。“虽然伤也不重,可是越想越觉得委屈,越想越难受,然后就哭了。”符春庆记得,那天晚上下班,她都没敢直接回家,等到眼泪干了,看不出哭过,才回家。

  现在,符春庆已能应付各种情况。

  就在前不久,符春庆带领一个新来的护士值晚班。在病房巡查的时候,一个男病人脱得精光,径直向她们走过来。符春庆有经验,一边拉着新护士离开,一边喊:“你再这样,我不让你出院了。”这一次总算是化险为夷。可新护士却吓哭了。

  符春庆笑着说:“慢慢的就会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我也是这样一路哭过来的,走过来就好了。”

  当护士,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或家属,总会碰到委屈。符春庆说:“每一次鼻子发酸就是一次成长,慢慢就变得坚强成熟。”

  给久病痊愈婴儿过生日

  “病人康复出院最开心”

  甜

  受访人:陈姣

  37岁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 从业17年

  做护士17年的陈姣有个习惯,病人出院,她从不说再见,只说拜拜。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候。陈姣说:“病人康复,带着笑容出院,就是我们护士享受到的最甜蜜时刻。”

  陈姣印象最深的“甜蜜时刻”发生在2014年12月30日。这一天,在医院住了156天的小丽丽,终于康复出院了。陈姣特别开心,“我们从死亡线上把她拉了回来。出院这天,我们提前给她过生日。”

  2014年7月,17个月大的小丽丽患上手足口病,从儋州转到海南省妇幼保健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在重症病房,小丽丽深度昏迷了8天才醒过来。”陈姣还记得,当时小丽丽口腔溃烂,丧失了吞咽功能,医生在她的脖子处切开气管,以便呼吸。护士则每天用胃管给她喂食。

  那时候,小丽丽就像ICU病房内的“宝”,护士们隔一会儿就过去看看。

  幸运的是,经过156天的治疗,小丽丽终于恢复了健康。

  2014年12月30日,小丽丽康复出院的日子。陈姣特意去买了一份蛋糕,还有气球、礼炮、生日蜡烛。儿科病房内的护士自发捐款,为小丽丽准备了一个大红包。

  这一天,整个儿科病房的护士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为小丽丽唱生日快乐歌。陈姣说:“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那就是最甜蜜的时刻。”

  而来自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也是护士们的快乐所在。

  有一次,一位家长带着胖胖的女儿来打针。护士一次没扎上针,家长闹了起来。作为护士长的陈姣,走过去解释。陈姣记得:“我跟他解释清楚后,他理解了。后来他说,护长,你人真诚,我跟你交个朋友。”这句话,让陈姣心里“甜甜的”,“病人、家属的理解、支持,能让我们感到欣慰、开心。”

  怀孕上班上到生产

  “成了一段非常经历”

  苦

  受访人:黄玲

  42岁 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护士长 从业22年

  护士的工作,常常与劳累、辛苦联系在一起。42岁的黄玲深有感触:“门诊、急诊的护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有的哭喊,有的昏迷,护士们要时刻准备着。这样的一天,谁说不是苦日子呢?可苦日子里,大家都坚持走了过来。”

  黄玲,是海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护士长(主管护师),当了22年护士。因为常年压力大,她做过2次乳腺手术。

  24小时值班,365天不间断。哭喊的婴儿、儿童,需要哄;焦急的父母,需要心理疏导。黄玲说:“在这里的每一天,神经都保持着高度紧张,可看着病人们恢复健康,又觉得那些苦和累都值。”

  黄玲依然记得:1999年,她怀孕,却一直都坚守岗位。小孩出生当天,黄玲依然正常上班,突然肚子痛得厉害,便直接到医院产科生产。“当时都没有提前休假。”黄玲笑了,可她一点儿也不后悔,“现在回想起来,成了一段非常的经历了。”

  “抽血化验血常规,小孩不配合,大人也不理解,这是门诊护士最怕的。”黄玲记得,有一次,门诊护士给小孩打针,几次打不上,妈妈就开始推搡护士,要求护士长来打。后来,黄玲从家里紧急赶往医院给小孩扎针。黄玲有些委屈:“我们也希望一针成功,打不上我们心里也会很痛。”

  黄玲说,2013年,一位爷爷带着孙子来医院看病,因为给小孩输液,几次没有扎上,小孩就又哭又闹,爷爷不理解,朝当时蹲着打针的护士腹部就是一脚。护士被踢倒在地,住院了好几天。黄玲说:“虽然与患者发生了不愉快,但患者我们还得治,不得抱怨,不得耽搁。”

  “你觉得(当护士)苦吗?”南国都市报记者问。“以前也觉得苦。”黄玲说,“可是慢慢的,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当爱上工作的时候,也就不觉得苦了,反而觉

  过完这个护士节就退休

  “清闲了可能无法适应”

  辣

  受访人:李秋兰

  60岁 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原主任 从业37年

  “护士的生活整天风风火火,在病房里穿梭,充满了辣味,很有挑战性。”即将退休的李秋兰说起来有些舍不得,“退休后就清闲了,可能都无法适应。”

  李秋兰在护士岗位上待了37年。1978年,从海南行政区卫校(今海南卫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海南行政区妇幼保健医院(今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我是我们医院第一个护士,也是第一个员工。”李秋兰自豪又惆怅地说,“这个月底,我就当个退休老太太了。”

  回想这37年,有些事情依然难忘。

  1995年,李秋兰在产房查房的时候突然碰到一个刚刚生下的婴儿重度窒息。李秋兰记得:当时婴儿由于产期延长,宫内缺氧,嗓子有东西引发窒息,脸色苍白,“当时已经很危险,晚一点孩子就可能没了”。李秋兰赶紧拿来一根软管,塞进婴儿的咽喉,另一头放进嘴里,轻轻一吸,卡在婴儿嗓子里的羊水、胎粪一下吸进了李秋兰的嘴里。随后,孩子逐渐恢复了知觉,醒了过来。

  “那时候医疗条件不行,护士只能用嘴吸。”李秋兰笑着说,“那时候也顾不得气味、脏什么的,一心想着救人,其他什么都不顾了。”

  10年后,2005年护士节,李秋兰去昌茂花园做护士节宣传,这时一个阿公走了过来,看见李秋兰激动地说:“我认得你,我的孙子就是你救的。”两人聊天起来,仿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开心。

  11日,李秋兰又一次走进了产科病房。在病房里走着,李秋兰特别开心。她悄声对记者说:“我想找人拍些在病房里查房的照片,等我退休了,这就是最好的纪念。”李秋兰说,“护士是一个伟大、崇高的职业。要是医院允许,我宁愿不退休,继续干下去。”

  每天面对死亡和重生

  病人的眼泪是“提醒”

  咸

  受访人:刘桂君

  26岁 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从业5年

  ICU监护室的护士时刻面对死亡,也时刻面对重生,而这生死间隔也许只有两秒。

  26岁的刘桂君是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他说,“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苦涩,来到这个科室的患者,都异常危重。”

  这份苦涩,仿佛职业生涯中的盐。刘桂君说:“这份咸是生命的原动力,有了盐,我们的生命便有了力量。”

  2009年,刘桂君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实习,在近一年的实习工作中,他学会了沉着应对死亡和重生,在交谈中,他多次重复一句话:密切监护,密切观察。

  2010年起,刘桂君正式成为该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这里最多可接纳16位重症患者,44名护士中,有7名男护士,每个值班护士会监护和照顾2—3名患者。

  经常照顾重症患者,刘桂君最大的压力就是患者的病情,病情恶化,是最揪心的。每天分成三班倒,值班护士都要在患者床边观察,一般1个小时记录一次病情,紧急情况就时刻记录病情,时刻盯着监护仪报警器。刘桂君说:“下班回家了,脑海里还全是监护仪报警器的声音。”

  2011年的一天,一位刚生完小孩的年轻女子,因为拉肚子1个多月,送进医院时已昏迷了,后来直接送到了重症医学科,父亲抱着小孩一起来,当小孩哇哇大哭,喊着要妈妈时,女子流下了眼泪。“当时在场的女护士都流泪了,我的眼眶也红了。”刘桂君说,最终这位女子没抢救过来。看过生离死别,品尝眼泪的咸涩,刘桂君知道,必须更加努力,把看护工作做得更细致。

  刘桂君说,听力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后消失的东西,患者昏迷时,听力是好的,特别是熟悉的人的喊叫,他们能感应。“我们会叫他们的名字,给他说打针了、测血压了。”刘桂君说,我们希望患者能回应,有时他们会动一下手,有时会将眼珠子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那么我们就知道了。

  2年前,一位退休老干部,来到重症医学科时,昏迷、尿少。当时就紧急做血滤,做了两周,后来又采取辅助呼吸等治疗,差不多住院1个月后,病人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刘桂君说,突然有一天,这位老干部,走着来到重症病房,送来一面感谢的锦旗。

  那一天,刘桂君感受到了人生复杂况味,“眼泪的咸涩”则成了一个提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精品家居网无关。精品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电话010-52887150),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资讯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VOGUEBusiness在米兰时装周引领家居筑巢新风尚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美的LINVOL国庆如何花式整活?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
Denon Home Amp功放新品发布:重新定义无线音质体验
Denon Home Amp功放新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海”:音乐与空间的奢华交响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
最新家居资讯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4-2015 HOUSELIFE.COM.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 精品家居网 ]版权所有
合作热线:400-019-6898
关键词:精品家居网 | 精品家居生活网 | 精品家居新闻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6023283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