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开年以来,东方家园因“闭店潮”逐渐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东方家园走到破产的边缘,消费者、供应商乃至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谁来补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3年开年以来,东方家园因“闭店潮”逐渐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东方家园走到破产的边缘,消费者、供应商乃至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谁来补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东方家园母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集团”)与投资者瑞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瑞寰资本”)、龙柏宏易资本集团(下称“龙柏宏易”),到底谁来“买单”?我们看到的东方家园各方就“实际经营权”等问题的口水战,只不过是事件的冰山一角,那么整个事件的关键点是什么,冰山下面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信息?记者通过公开资料的梳理以及对相关内部人士的调查发现:复杂的资本运作或是导致东方家园走向毁灭的重要因素!东方家园今日惨痛的境遇,似乎有人未卜先知,有计划地导演着这一切。 东方家园本为“实业+商业”,现为“实业”和“商业” 东方家园惨淡现状已为公众熟知,然而,东方家园的前世是怎样的?又有多少人了解? 东方集团1999年年报显示,东方家园是由东方集团在1999年投资创建,其定位为东方集团21世纪的产业重点,作为主营家庭建筑装饰材料和居室美化商品的大型连锁超市,东方家园借鉴美国Homedepot(家居货栈)的现代零售业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采用仓储式连锁超市即第四代商业零售模式,以统一采购,统一经营,天天平价,一站购齐,自己动手,自由退货等经营特色区别与传统的建材市场。东方家园鼎盛时期,在我国16个城市拥有25家直营店铺,营业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一直以来,东方家园可以说是上市公司东方集团的核心业务单元。 近日,记者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的新闻了解到,“直到东方家园商业建材公司纷纷关店,我们才知道,原来东方家园分为商业公司和实业公司两部分,两公司分工明确,其中:商业公司负责东方家园品牌运作及商场的运营,而家园实业名下则拥有东方家园相应的物业资产。由此看来,我们所看到的东方家园各大卖场,看似实力雄厚,实则不过是靠家园实业租店经营的一个佃户,那些光鲜耀眼的地产物业并不在其名下,也就没有财大气粗之说。但是这一切供货商不知道、消费者不知道,天天在此工作的绝大多数东方家园的员工们也不知道。” 东方集团为什么要将东方家园拆分?什么时候进行拆分的,目的是什么?拆分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漫长的资本运作道路,东方家园被拆分“实业”和“商业” 记者搜集大量公开资料,并采访相关内部人士,梳理东方集团与投资者之间关于东方家园复杂交易的脉络发现,东方集团的资本运作始于2008年,从开始到结束,擅长资本运作的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为出售东方家园,设计了一条复杂的操作路径——将东方家园分拆为家园实业和家园商业,并控制家园实业,甩掉家园商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3月,瑞寰资本拟收购东方家园51%的股权,欲成为其控股方。但东方集团并非直接将东方家园资产出售给瑞寰资本,而是于2008年3月份新注册成立了东方家园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家园实业”),通过将东方家园22家门店的资产转移到家园实业,然后将东方家园实业的股权进行转让。2008年3月18日,东方集团董事会公告显示,因交易各方对投资方式进行了调整,上海正大景成(下称“正大景成”,系瑞寰资本投资平台)改为拟受让家园实业47.67%股权,转让总价款为50,708万元人民币,其余52.33%股权由东方家园持有。可见东方集团不想将优质资产家园实业的控股权旁落。由于部分转让交割条款没有得到满足,正大景成受让家园实业47.76%股权事项最终没有完成交割。 2008年8月,在收购家园实业失败后,东方集团与瑞寰资本成立中外合资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东方家园家居建材商业有限公司(下称“家园商业”)。东方集团公告显示,东方家园出资980万美元,持股比例35%,中国家居建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系瑞寰资本投资平台)出资924万美元,持股比例33%,ARCH Household Limited(系瑞寰资本投资平台)出资额为6285.7万美元,其中认购出资对价中800万美元计入注册资本,5485.7万美元计入资本公积,持股比例32%。家园商业正式诞生,并成为东方集团与投资者复杂交易的主角。然而,东方集团仍以35%相对控股合并家园商业报表,虽然上述两家投资机构均为瑞寰资本投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