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12月1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2010年年会在佛山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以交流企业和行业一年来及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重点研讨陶瓷行业有效加快产业转型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切实可行大计良策。 会上业界达成的一致共识,绿色低碳是行业的必然发展之路。陶瓷行业当前面临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优质原材料日益枯竭、环境压力空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种种发展问题,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不低碳不环保都不行。 此前也一度有声音传出,有关部门可能通过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手段进行限制,借此加快行业发展,发展低碳陶瓷体系。 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2005年,我国出口建筑陶瓷约4.2亿平方米,均价是每平方米2.86美元,仅为我国进口建筑陶瓷价格的1/4。然而几年过去之后,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陶瓷砖进口平均单价为18.69美元/平方米,出口均价4.18美元 /平方米,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22.3%。卫浴陶瓷情况更糟,进口平均单价94.93美元/件,出口均价为13.94美元/件,出口价格为进口价格的 14.7%。 陶瓷的低价格意味着土地、能源以及人力等资源都是通过廉价方式输送到了国外,而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自己买单。陶瓷产品的低价格还为自己带来了不间断的反倾销麻烦。对此,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忧心忡忡,“如果陶瓷行业再不重视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不围绕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导向去做,肯定会成为内需产品,出口退税绝对是免掉的,还可能会增加出口关税。说严重些可能会被纳入限制性行业,甚至是限产,这对行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广东乐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岳荣也认为,进入低碳绿色年代对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机会。过不了这关,可能会被淘汰,过得了,企业就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据记者了解,中央政府已决定从7月15日开始,取消针对钢材等六大类共计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工信部8月5日发表“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已勒令包括水泥、造纸、焦炭、印染等在内的18个行业,在今年9月底前关闭相关企业的落后产能。这些名单中虽然没有陶瓷业,但如果行业自身不正视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话,进入被淘汰名单是迟早的事。 现在在国内说绿色陶瓷,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忽悠。因为我们没有评价的标准,什么样的陶瓷才是低碳?在国外谈绿色陶瓷是有数据、有实评,有专门的机构去做这些事情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高级顾问陈丁荣先生呼吁,希望中国的认证单位尽快做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陶瓷的认证标准,尽快推出一套完整的绿色低碳体系,这样,中国的陶瓷行业才能早日实现转型。 那么,企业该如何走绿色低碳之路?业界专家和几位龙头企业的老大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