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回顾2010年,尽管家居行业经受了重重考验,但是市场却十分活跃,企业也始终在寻找者一条合理的突围之路,期待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杀出重围。记者观察发现“展会经济”已经成为备受家居企业关注的一大亮点,今年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展会频繁亮相,统观各大展会,折射出2010“后展会时代”的家居企业三大特点。
回顾2010年,尽管家居行业经受了重重考验,但是市场却十分活跃,企业也始终在寻找者一条合理的突围之路,期待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杀出重围。记者观察发现“展会经济”已经成为备受家居企业关注的一大亮点,今年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展会频繁亮相,统观各大展会,折射出2010“后展会时代”的家居企业三大特点。
亮点一:低碳环保成主旋律 各领域大行其道
要问2010年家居行业什么最火,“低碳”一词必然当仁不让地荣登榜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家居建材业,款式与风格已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低碳、绿色、环保成为备受关注的大热之词。纵观各大展会,不难发现,“低碳”二字的现身频率极高,无论是新品宣传,还是行业高峰论坛的议题,对“低碳”都十分青睐。消费者对此喜忧参半,与钟爱低碳产品的商家不同,许多消费者对新品持观望态度,各色宣传噱头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延伸:透过琳琅满目的噱头,我们不禁把视角逐渐延伸至展会之外,低碳产品的市场认可度究竟如何?新品能否在市场的洗礼后脱颖而出?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事实上,纵观几大展会,记者发现,高唱低碳之歌的行业背后均存在隐忧。就家具行业而言,关于家具的低碳环保标准仍迟迟没有出台。虽然《中国木质门业标准》已经实施了两年多,但是目前市场上能够规范做到上述要求的门店并不多。木门内部填充物、所用胶水等材料是否环保消费者不得而知。
大受追捧的新产品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隐忧,三层实木地板,既迎合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有满足了稳定性的要求,可谓是出尽风头,但是由于工艺复杂,价格较贵,发展到底如何,现在只能持观望态度。相对于其它标榜生态、无辐射的产品,陶瓷薄板可以说认同率最高的低碳产品。但是,“薄”反而不是“薄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独特的艺术化设计、避免同质化才是薄板的真正商业价值。虽然,厚度减少到70%,节省60%的原料、减排60%的二氧化碳。但是在薄板的市场推广上,几家大的企业仍处于培育期。
不难看出,企业从根本上打造真正低碳责任品牌,树立责任企业形象,光吵噱头,玩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沉淀下来,从技术的革新、新品的研发以及市场的推广等多渠道发展,可以说,家居企业的实现低碳,任重而道远。
亮点二:利用建材下乡大热点 调整市场布局

今年“建材下乡”可谓是大热之词,这一政策的推出,为建材企业,为农村消费者都带来了利好的声音。在各大展会上,针对“下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引起了各个行业激烈的讨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刮起的一股强劲的乡土气息,并迅速蔓延到整个家居建材行业。去年的金融危机,让许多以出口为主的家居企业着实受到了重创,危机过后,企业为了挽回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都在加大力度改善企业战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下乡”无疑是名利双收的一剂良方。另外,随着家居市场的逐渐成熟,一、二级市场的竞争可谓十分惨烈,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焦虑和烦躁,中央这一政策的出台,让农村市场成为了一块诱人的“处女地”,更成为企业扩张的必争之地。
延伸:虽然“建材下乡”已经写进了中央1号文件,但是实施细则迟迟未出台。从营销模式上看,目前,大多品类的主要销量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尚未在农村市场形成强势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必然要改变现在固有的营销模式,无论是采用直销模式还是分销模式,都要涉及到物流,农村小城镇人口高度分散,交通设施落后,销售网络不够完善,这都增加了物流成本。这种全新的尝试无论从物流成本、营业成本上对企业竞争非常大的挑战。另外,产品能否适应农村市场的口味也很关键。
如何利用好“建材下乡”这一砝码,确保建材产品质量成为关键。部分劣质的家电产品进入了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渠道,出现众多的产品质量问题, 维修次数高,让消费者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质疑。建材产业产品种类众多,质量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够保证建材下乡的质量?成为建材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亮点三:企业转型正当时 多元化发展受关注
如今,家居建材行业大玩跨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地板企业跨行做起了木门,做家具的开出了餐饮会所,装修公司大炒 “家居体验馆”概念搭建建材流通渠道……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居企业都认为,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想要提供的一种生活理念,因此,多元化发展成为众多企业的未来规划。
延伸:“多元化”是听起来很美的一个词语,意味着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行业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当企业纷纷试水,结果也并不那么美,在叱咤商海的企业中,悲情地陷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泥沼难以自拔,甚至被“打回了原形”也并不罕见。 持观望态度的企业观点并不无道理,当发展策略采用得不恰当,肯定会损害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成功的企业上我们看到,家居业要跨行发展离不开原有品牌的号召力,利用企业原有品牌的影响,将跨行产品推广到原有品牌的潜在消费群中。此外,本身财力的雄厚是确保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技术的创新在家居企业多元化发展中起到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不专业”已经成为制约很多跨界品牌发展的重要瓶颈。
行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不是由个别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情况决定的,当多元化模式浩浩荡荡的袭来,企业乘风更动究竟算不算明智之举,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