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第一名:用工荒 春节刚过,“用工荒”这个词便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站、电视台、报纸的新闻资讯里,大有一种铺天盖地之势。五金行业作为制造业,被用工荒席卷了! 珠三角五金行业的用工荒在新春开始就一直闹,可被称为“兔年第一雷”。珠三角的用工缺口已经过百万。珠三角地区五金企业的订单在增加,但是用工荒却成了五金企业的忧。东莞一家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订单堆积,他们大年初二就开工了。这家工厂有14条生产线1500多名工人,大年初二开工的只有两条线,“能赶多少赶多少吧。”这位负责人说,今年工厂开工时间已经提前到初八,但现在厂里开足工至少还缺200多工人。 长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用工荒”现象也普遍存在。甚至连安徽这样的劳务输出地也开始出现缺工现象。 新一代的农民工与上辈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涌入城市,想要找寻的不仅是一份温饱,还希望有更多的收获。传统五金制造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待遇,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背井离乡。随着中国经济的悄然变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干体力活的现状……使得五金行业"用工荒"呈愈演愈烈的态势。 排行榜第二名:品牌 “中国制造”的五金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缺乏产业品牌,很多五金企业的“老字号”境遇不佳,数十年不进行技术革新创新、没有自己的品牌是其关键因素。纵观我国五金市场,竞争已臻白热化,以恶性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以降低价格来赢得客户,鲜有品牌集中度。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缺乏竞争力,竞争优势日益削弱。许多中国五金产品的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小时就能向全球输出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制造”。但“炫目”的数字背后,却是难掩的品牌窘境。 五金行业进入门槛低这一特性,驱使中小企业品牌概念模糊,过分追逐短期效益,仿制、贴牌现象到处可见。进入2011年,消费者主导市场的作用明显加大,多数五金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体会到了品牌的作用,开始提高了品牌推广的力度。 中国五金业要从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变成品牌大国有一段艰难漫长的道路要走,只有找准制约中国五金行业品牌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才能提高竞争力。我国五金企业要做的就是,适应汽车、船舶业的高门槛这种需求,实行产品升级,拿出过硬的产品来。也就是说,我国五金企业要在终端市场上胜出就必须进行研发创新,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 排行榜第三名:低碳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制造,关于低碳的话题层出不穷,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正进入低碳时代。时光流转,进入2011年,五金制造依旧在继续,低碳也在五金业界掀起波澜。 随着十一五规划被大刀阔斧地实行,拉闸限电、节能减排成为所有五金企业着手应对的任务,对于高污染企业,国家更是将其列入贷款黑名单,资金链的断层无疑是砍去了企业成长的筋脉,所以节能产品的推出也成为了推广销路的杀手锏。 于是,一简简单单的五金工具,都以低碳、创新、节能为噱头,绿色环保成为其宣传的广告词。 排行榜第四名:内销 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销已经逐渐成为五金加工贸易企业的共识。 2010 年可谓是内贸市场风生水起的一年,随着国内工具市场的需求持续旺盛,汇率上升等因素,许多龙头五金企业纷纷抢滩内贸市场。“外销一团火,内销一阵风”已经成为过去式。2010年成为我国五金产业发展的分水岭,而2011年外贸转内销运动将持续轰轰烈烈的进行。 2010年,知名五金企业恒力集团发布国内品牌,标志着我国五金企业回归国内市场正式发出强烈信号。同年7月,我国手工具龙头企业巨星科技杭州精品店开业,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发力。以自主品牌先行布局国内市场。 如果说2010年是五金企业转战国内市场的开始,那么2011年将是他们继续内销之路的延续。 排行榜第五名: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