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居网_中国家居门户媒体网站-乐享精致家居生活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装修 设计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暖通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电工 窗帘 壁纸 家纺 灯饰 饰件 衣柜 沙发 床榻 桌几 童用 洗衣机 小家电 电视 冰箱 空调 数码 家电 厨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乐活

孩子们的规矩,你做的到吗?

2015-06-01 13:51:36  新华全媒头条   阅读:

   还记得小时候背诵过、抄写过的学生守则吗?

  不说谎、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自觉排队……你长大后依然能做到吗?当道德教育与现实情境发生冲突,你是否会更多告诉孩子怎么才能“不吃亏”?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扣错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好后面的扣子会很难。

孩子们的规矩,你做的到吗?

  图为合肥市航运南村社区邀请社区举行的一场亲子运动会上,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完成“跳圈”游戏,提升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1言传身教与“5+2=0”

  安徽合肥的许旻陪女儿参加幼儿园亲子运动会,“收获”的却是好大的感慨。

  她注意到,孩子单独参与游戏时都能遵守规则,而家长参与的亲子互动游戏中却会“弯道超车”。“比如‘小脚踩大脚’游戏,小朋友应把脚完全踩在家长脚上,听到指令共同前进。可有的家长就是为了赢,抱起孩子往前跑。最后,作弊的家庭反而带着奖品开心回家了。”

  许旻担心,孩子会觉得“钻空子、不遵守规则能得到好处”。“孩子的规矩,大人却做不到,谈什么言传身教?”

  她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学生守则里写着“红灯停绿灯行”,但家长牵着孩子一起闯红灯;大人要求孩子言行礼貌得体,自己在生活中却常常爆粗口……

  当道德准则和现实境遇发生冲突时,是该坚持是非曲直,还是教孩子如何变通圆滑?成为许多家长的“纠结”所在。

  同样生活在合肥的霍一鸣说出了当代家长的普遍困惑。霍一鸣的儿子就读于市重点高中,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唯一担心的是他性格太软弱,别人说什么信什么,这性格以后走上社会肯定吃亏。可我每次教育他不能太心善时,内心也很矛盾。”

  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赵雪菊说,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子女起着最直接的示范教育作用,如果父母表里不一,会产生极坏的教育效果。

  采访中,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提到了德育“5+2=0”现象:在学校老师教5天,孩子回家过2天周末后,教育效果就被“打回原形”。

  “比如老师每天布置的给父母倒杯水等例行作业。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反而制止孩子完成。”湖南省慈利县象鼻嘴村幼儿园园长苏攀说起来,一声叹息。

  浙江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一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一部分家长虽有德育的意识,但碰到实际选择,就在道德准则与实际“受益”之间摇摆。“这种冲突反映了家长自身的道德困惑,也是社会转型期种种‘道德困境’的真实反映。”他说。

  在几位受访专家看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观被过度关注,家庭教育陷入“能力焦虑”“未来焦虑”,忽视潜移默化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润物无声的价值观培养。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后期矫正会事倍功半。

  2“上墙”容易“入心”难,德育不能抽象化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无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开展的品德教育不同程度存在抽象化、突击式、形式化等问题,使得道德规范“入眼,但难入脑入心”,孩子们往往“记得住,做不到”。

孩子们的规矩,你做的到吗?

  图为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和老师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区火宫殿参加一场传统“开蒙礼”时一起吟诵《弟子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我们的德育中,还是没有充分考虑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接受方式,有很多孩子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口号。比如,一些地方的小学生守则提出‘增强法律意识’,低年级孩子难以理解此类概念,应当有更直观的解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安徽省淮南市一名小学班主任陆维告诉记者,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老师读读教材,成了最轻松的副科之一。

  陆维说,目前学校的教学楼墙上、教室内都挂有名言警句及学生守则,但仅仅这些,最多只能入眼,难以入脑、入心。

  不久前,关于该不该用《弟子规》教育孩子,成为网上争论的话题。批评者说,这是“封建糟粕,灌输奴才思想”。支持者说,这部流传已久的书,特别注重对孩子“视听言动”的教育,对立规矩、养习惯很有操作性。

  陆维认为,去除《弟子规》中糟粕的内容,从行为点滴来教育孩子是可取的。比如,中国人礼仪规矩中就有“户开亦开,户阖亦阖”——去见长辈,门开着,离开就开着;门关着,离开前就要关门。道德教育需要创造一定的“形式感”,当下亟需令人眼睛一亮、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孩子们的规矩,你做的到吗?

  图为儿童在西安汉城湖举行的一场开笔礼仪式上诵读《弟子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永胜直言,不少学校的德育仅仅停留在抓几大主题教育,国庆节讲爱国,教师节讲感恩,还有环保教育等等。“这些都很有必要,但德育是细水长流、百涓汇融的工作,仅靠大的主题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在从事教师职业26年的孔英伶看来,“一些学校习惯搞突击式、运动式德育,重形式而轻内涵,缺乏持续性。”

  储朝晖认为,为了体现重视,很多学校单独成立德育处。德育本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随时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现在单独成立一个机构,非德育教师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职责,“德育留给德育处来做”,反而造成了一种割裂和架空。

  3智育成“才” 德育成“人”

  不少教育界专家和老师指出,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素质教育多停留在口头呼吁,实际中推行的多是应试教育。

  “改大纲,改教材,改授课方式……这些年努力推崇‘德育生活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安徽合肥基层教育工作者唐心华直言,在高考指挥棒下,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主要标准仍是升学率。

  陆维说,比如“德育课”一般只能坚持半学期,每当大考临近,统统要为“主课”让路。升学压力之下,许多家长也只关心分数。常听到家长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成长中、日常生活中应当建立的诚信、责任、谦让、尊老等价值观,在宠溺和重压下被弱化,道德教育“生活化”被打折扣。

  唐心华介绍说,一些孩子在家在校判若两人,“有个女孩在学校非常乖巧可爱,但我在家访中发现,她习惯性地对家中父母老人粗声大气、颐指气使。”

  智育让孩子成才,德育让孩子成人。

  专家指出,如何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实际上与社会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赵雪菊建议,全社会都要建立常态化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约束,营造积极向善的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道德选择”。

  “孩子的眼睛是个摄录机。要求孩子怎么做,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她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精品家居网无关。精品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电话010-52887150),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资讯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VOGUEBusiness在米兰时装周引领家居筑巢新风尚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美的LINVOL国庆如何花式整活?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
Denon Home Amp功放新品发布:重新定义无线音质体验
Denon Home Amp功放新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海”:音乐与空间的奢华交响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
最新家居资讯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4-2015 HOUSELIFE.COM.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 精品家居网 ]版权所有
合作热线:400-019-6898
关键词:精品家居网 | 精品家居生活网 | 精品家居新闻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6023283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