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北方浓重的雾霾天气随着夏日的到来慢慢消散,但关于空气净化器的话题却伴随新国标的即将实施愈演愈烈。
新国标成为杂牌到正规军的一道分水岭
据悉,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将于6月份执行,新国标着重强调了洁净空气量(CADR)、累计净化量(CCM)和噪声3个主要性能指标,并且明确了产品标识内容,同时还给出了适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参考系数。这意味着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甲醛等气体去除率的虚假宣传、净化效率的概念炒作以及CADR虚标等问题将就此结束。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外界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厂商、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家电厂商以及一些玩跨界的IT企业在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数量超过300多个。在新国标出台之前,市场可谓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一些不法商家在夸大效果的同时,对产品的市场定价动辄数千元,但实际上空气净化器的生产成本比较低。
中山某做知名冰箱出口企业一位高层对这个行业里的高产品定价更是嗤之以鼻。他认为空气净化器企业大部分都做的是暴利(没良心)生意。“我们一台对开门的大冰箱,成本价也就1000多元,而很多空净企业卖的产品常规的都5000元左右。如果他们能1000多元卖给消费者,就算是有良心了”。
有一点至少可以明确,随着新国标的实施,空净行业从产品卖点到价格定位会逐渐规范化、透明化。新国标将成为这个行业从杂牌到正规军的一道分水岭。
净美仕董事长于书权接受中国家电网采访时认为,新国标执行后将对市场起到规范作用,一些不懂市场不懂产品的杂牌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掉。但于书权同时担心,“虽然标准执行了,消费者对标准可能一开始没有认知、不能通过标准选择产品”。
空净产品应该活的“更精细”
相比标准这只“大棒”,让企业以及这个行业更加困惑的是空净产品的未来。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空气净化器是个现象型产品,能活多久都不知道”。
空气净化器这几年的火爆程度是和空气质量成正比的,雾霾、PM2.5成为空净产品核心噱头的同时,也给行业埋下深深隐患。
今年1季度雾霾天气减少的同时,空净行业也遭遇了滑铁卢。据奥维云网的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销量规模为170万台,同比下降17.9%;销售额规模38.5亿元,下降17.6%,整体市场较去年呈下降趋势。细分市场来看,线下市场遇冷,增长缺乏动力,带动净化器整体规模下滑;而受互联网洗牌的影响,线上市场同样是增长遇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