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消费者装修完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散味儿”,但这种方法真的能“散”去室内空气污染吗?当前,复杂多样的装饰材料,成为室内空气最大污染源,一般消费者对甲醛等有害物质避之不及,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健康需求中产生。然而,相对目前市场上多种治理产品和服务,仍存在标准少、产品乱等情况,室内空气治理产品和服务行业有待行业标准定位。
室内污染治理产业巨大
“目前,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净化治理从业人员达到了近30万人;全国生产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品(活性炭、光触媒、除甲醛等药剂除味产品)企业200余家,从事净化治理服务企业有3000余家,2012年产值已达600多亿元。”这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尚婕透露的数据。
在日前召开的“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技术应用对接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行业里从事环境净化治理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远不止上百家,对于健康环境的渴求,使得这个行业飞速发展,企业销售额每年增长100%并不鲜见。
一方面是对室内装修风格、效果越来越精致的要求,一方面是对室内空气健康环保的注重,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和服务行业就此诞生。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军告诉新京报记者,据资料显示,每年新装修住房,有70%存在甲醛超标等环境污染等问题。他表示:“消费者追求装饰效果,从油漆、吊顶再到家具,几乎每个环节都要与不环保因素打交道。在购买建材、家具时,每一件产品都追求环保检测合格,但是当所有产品出现在一个空间中,整个空间污染超标非常常见。”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看准了其中的商机,目前市场上治理室内空气的产品品类繁杂,活性炭、光触媒、甲醛捕捉剂,各类专业名词让消费者有些迷糊,提供空气治理服务的公司更数不胜数。室内空气治理行业存在标准缺失、技术庞杂等现象,相比室内空气检测,则更待规范发展。
产品标准有待归位
“室内空气检测和治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行业,相比之下,室内空气治理行业标准比较少。”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针对室内环境有两大标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二者从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多方面对室内空气提出参数要求,专业检测机构也是根据这两项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测。
据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专业的检测机构需要具备中国计量认证,即“CMA”标志,这是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机构最基本的必备资质。同时还必须具备国家实验室认证,即拥有“CNAL”标志,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两项认证选择规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