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的家纺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走过了大组合与高速发展的时代,品牌经济应运而生,产品设计进入了自主设计阶段,专业化分工开始形成。现就中国家纺业厂商现状进行解析,并从流行趋势角度回顾与展望一下家纺业发展方向。
国内家纺布艺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为初级阶段,80年代初期国有印染厂家可生产1.6—1.8米宽幅网印花装饰布,印花效果追求孤立画面。80年代后期以广东摩力克为代表的宽幅窗帘布、珠海新洪业直贡缎全粉印花布、杭州装饰公司(碧冠)提花布。90年代为全面发展阶段,也可说家纺业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与技术积累的过程。广东印花与杭州提花布两大体系开始形成(大体的划分),引进了转移印花与自产转移印花,转移印花布开始热销。受国际潮流影响,提花色织布开始全面发展。南韩拼接2.8米宽幅与仿南韩2.8米印花布进入沿海城市,色织2.8米印花布与绣花2.8米窗帘布开始出现。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法兰克福展览会及西班牙、比利时、土耳其、意大利等欧洲的影响与韩流的影响非常明显,国内厂家基本以模仿为主。广东西樵、绍兴柯桥及纺织名城余杭、海宁等民营企业得到全面发展。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与技术、市场的原始积累。
大调整与大组合阶段。90年代末与新世纪开始,随着中国家纺协会与各地家纺协会的诞生与成长,对家纺布艺业规模化与传统产业改造的成功起了巨大作用(其中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也起到很大作用)。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布艺发展中形成两只并进的车轮,成就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造势”、“造市”的口号推动了布艺业加快改造的步伐。
从本质上讲,家纺布艺业仍是传统产业,且以家族经营为主,像华龙、奥坦斯、裕隆这样产值过亿的企业不多,5000万元一档、上1000万元一档可以作一个统计。但不应以企业大小与产值高低来衡量企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市场重新划分,企业重新洗牌,大小企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真正意义的家纺时代已经来临。
潜在问题与成功希望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多年来国内家纺企业模仿欧洲与韩国产品的多,原创的少、奉行的是“拿来主义”,现在法兰克福很多商家不欢迎中国人。有人尝到了仿别人的甜头,但也有更多人尝到了被别人仿的痛苦。仿过别人又被人仿,叫做“报应”。有多少人敢堂堂正正地说我从来没有仿过人家。这里要区别两点:一是跟潮流,借鉴人家好的东西,保持30%以上的原创性不算是完全仿;二是为更快缩短与国际的差距,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计不算仿。否则,在短短时间内我们家纺布艺业怎能融入国际竞争的行列。
塑造品牌形象
当然,我们也看到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家纺协会引导下,行业自律带来了成功的希望。通过近几届的家纺展览会,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市场竞争与行业竞争两条轨道在“品牌效益”旗帜下驱使厂商重新定位,找回自己本来面目。首先,大家投入大量资金,力求树立自己的特色与个性产品形象,敢于把仿冒产品推向展会;第二,销售商认同的是有个性、有特色的产品,力求掌握引导市场的主动权。建立品牌形象,是行业的共识。
品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非高档才叫品牌,并非终端产品才叫品牌。一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品牌,高、中、低档产品都有品牌。我认为只要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你,相信你。你就是他们心中的品牌。
家纺布艺发展趋势
通过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交流,中国家纺布艺逐步与国际家纺接轨。参观国外展览会、参加国际展览、引进国外产品的数量渐多,浙江、江苏一带家纺外贸的量也越来越大,企业注重品牌形象与时尚化、个性化的产品特色,行业内专业化分工开始形成。
法兰克福家纺展推出的2004/05流行趋势为“对比与和谐”这一主题,即色彩、纹样、材料的对比;时尚与传统的对比,这些对比使家纺产品呈现多元与多极化趋势。而从设计角度、每个设计师和生产厂家又会以自己对时尚的理解去诠释各类个性产品,表达对和谐与统一的观念。国内家纺布艺的发展,总体上是与国际潮流同步的。
家纺布艺业发展展望
我们要以新的经营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在专业化分工与整体配套的大家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重视产品设计与产品质量,用个性化、时尚化与多样化来树立产品风格、品牌风格。
因此,我们要注重多种模式共存的产品定位与销售方式,选择不同的设计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