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08(秋)深圳国际家纺布艺展览会上,一位刚装修好新房的刘女士,希望能在展会上淘到自己满意的家纺布艺产品。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来展会上买家纺品时,她直白地告诉记者,“买家纺产品,不需要买什么名牌,再说,家纺业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名牌。而展会上,产品丰富,选择余地大。”
与刘小姐有同样想法的消费者并不占少数,据家天下网在2008(秋)深圳国际家纺布艺展览会上对数百名消费者的调查问卷中显示,87.6%的消费者对家纺品牌知之甚少。
同时,罗莱家纺董事长学薛伟成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可以随口报出的家电品牌,至少有4—6个,而对家纺品牌产品,报出的品牌不会超过3个。
记者随机采访了家纺展上的众多参展企业,当被问及他们是否有大力推广品牌这一想法时,他们说,目前最紧急的事是先发展渠道。没有渠道就没有销售量,公司不盈利就没有资本做品牌。
而营销专家沈志勇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当一个快速发展的大众化市场没有领导品牌出现时,那这个市场一定存在巨大的商机。相对于家电行业而言,家纺业的知名品牌显得逊色得多,这到底是家纺行业发展的太落后还是家纺业的时机真正来临?
家纺业缺品牌 是福是祸?
当被问及家纺业知名品牌是否稀缺时,广东家纺协会副秘书长萧健承这样告诉记者,“品牌,确切的说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专业品牌,一个是大众品牌,而目前的家纺企业,正在由专业品牌向大众品牌过渡。”他认为,专业品牌,是指在专业领域较为知名的品牌,如在布艺行业,“摩力克”算是在业内比较知名,但普通的消费者对它并不了解。而大众品牌,如海尔,它虽然说是家电领域品牌,但广大老百姓都熟悉。同时,他还提出,并不是所以的专业品牌都适合走大众品牌的路线。
萧健承指出“家纺业不用于别的行业,有其特殊的行业个性。其一,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不一。很少看到哪家从一楼到五楼都同一副窗帘,同一床被子。其二,利润空间薄。我国纺织业与国外相比属于低利润率。大规模打品牌战,可能最终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
而沈志勇先生则认为随着城市中产阶级,小资、白领族的崛起,随着新一轮的结婚潮及房产拉动,随着家庭软装饰革命的推动,家纺用品由隐性变为显性,当家纺渐变成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生活艺术时,家纺市场开始呼吁名牌的出现。谁先创造名牌谁就有机会在未来的新一轮竞争中拔得头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