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堆满高楼大厦、玻璃幕墙的新城千篇一律,而旧城老街则千姿百态,各有韵味。
一次次来到台北,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寻访台北旧城。我请在台湾长大的长媳带我和妻去逛台北老街。
迪化街不长不宽,长只有800米,宽不过8米。在这窄短的街道两侧,拥立着密密麻麻的商店。这些商店大都门面狭小而开间深,屋小幽长深邃。据说,这是历史所形成的,这里邻近淡水河的大稻埕码头,运输方便。大稻埕的原意是“一大片晒谷广场”,迪化街就在大稻埕的中心。货物在大稻埕码头卸下之后,运往商店的后门,经过整理、加工之后,送往商店前铺,开间深是便于容纳大量货物,而门面狭则是因为沿街的商铺寸土寸金。这里的商店既有闽南式古老建筑,也有洋楼式建筑,凝固了迪化街在将近160年间的历史。在1978年台北市当局曾以迪化街建筑陈旧杂乱为由主张全部拆除重建,打算把街道拓宽为20米。由于业主的抗议,拓宽令无法执行,至1996年终于定案维持原状,使这条台北老街的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作为女性,长媳和我的妻子最感兴趣的自然是迪化街的布行。我随她们步入永乐市场,简直令我眼花缭乱。在二楼、三楼,集中着数以百计的布行,我走过堆满各色花布的长长的甬道,仿佛遨游在色彩的世界。论品种,有纱、布、灯芯绒、丝绒等等;论产地,除了我们台湾本地布之外,还有印度、泰国、欧洲、美国的,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布;论用途,有做服装的,也有窗帘布、沙发布、桌布;论色彩,彩虹上的任何颜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还有夹金丝、银丝的布。我的小孙女虽然还不到六岁,居然对种种布料发表评论:“这太老气!”“这丑毙了!”(即丑死了)她终于看中一块五颜六色的纱,以为“酷毙了”。她的妈妈当即给她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