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三星、LG都将中国市场定位为重中之重。日本电子巨头松下此前宣称:“失去中国市场,等于失去世界。”另一巨头索尼近日亦宣称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相反,索尼寄期望于唯一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市场,将其作为海外发展的引擎。
与此同时,西门子、GE、三洋、东芝、日立……这些昔日纵横家电业的外资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剥离或者淡化家电业务,转而投身其它产业。
记者走访北京的国美电器马甸新活馆、大中电器中央电视塔店等几家卖场,发现日本品牌、品类明显减少。如今的家电业,外资品牌发展和前途呈现两极化趋势。
外资品牌出走 还是坚持?
此前,一个德国的老牌工业企业—西门子在家电业的离开,让众多业内人为之扼腕。去年西门子刚剥离照明公司欧司朗以实现独立上市。日前,西门子股份公司将手中持有的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简称博西家电)50%的股份售出,西门子在家电业务上将再无投资。而这也意味着西门子将告别家电业务。
不仅是西门子,老牌家电企业退出似乎正成为一种潮流。继五年前,松下收购了“胞亲”三洋,并积极整合了三洋的多项业务。整合之后,松下也把航空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等业务作为最重要的业务来发展。今年9月份,美国通用电气宣布,以33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业务出售给欧洲老牌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从而将核心业务转向能源、医疗、家庭、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
同为欧洲老牌家电品牌的飞利浦则也将在华市场的电视业务出售给了冠捷科技,专注发展医疗保健、照明等业务。目前,飞利浦保留的家电业务板块中,也仅有利润贡献微薄的剃须刀、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业务。
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的先驱者,其在音乐、影视方面有着无比强大的优越性的索尼,其考虑退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削减部门、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也被业界广为流传。
转型更为彻底的东芝,则将核心业务转为医疗设备、电机等,其家电业务占整体营业额已经不到10%。
为何这些曾叱咤家电市场的风云巨头,如今却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