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居网_中国家居门户媒体网站-乐享精致家居生活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装修 设计 瓷砖 涂料 地板 卫浴 吊顶 暖通 橱柜 门窗 净化 五金 建材 电工 窗帘 壁纸 家纺 灯饰 饰件 衣柜 沙发 床榻 桌几 童用 洗衣机 小家电 电视 冰箱 空调 数码 家电 厨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具

南昌古式红木家具曾走俏东南亚

2015-03-17 17:00:11  南昌晚报    阅读:

   南昌是一座大气开放的城市,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早就开始了域外探索之旅。1840年后,南昌地区有些木匠、漆匠、泥瓦匠移居新加坡,他们被认为是从南昌走出的最早一批华侨。进入20世纪,出国的人迅速增多,主要目的地为南洋诸国。乔迁海外的人多从事贸易、手工业等,其中木匠尤为吃香,上世纪40年代新加坡的木器行业几乎被江西人“承包”。早期华侨凭借勤劳和智慧在异国他乡闯出了一片天,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

  早期华侨

  1840年后南昌陆续有人出国

  据南昌市侨联副主席陈铭介绍,1840年后,南昌地区有些木匠、漆匠、泥瓦匠移居新加坡,或打工,或以捕鱼和种菜为业。这批人,被认为是最早从南昌走出去的华侨。

  进入20世纪,南昌人迎来出国高潮,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辛亥革命前后,南昌的一些有志爱国学生目睹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纷纷出国留学谋求救国救民真理;二是20年代至40年代初,国内战乱不断,国外日寇入侵,百姓只好背井离乡,谋生异国;三是解放战争前夕,南昌的一些人移居海外;四是1949年后,有一些南昌人出国继承家产和留学深造,还有少部分归侨再度出国。

  艰辛创业

  长年在海上奔波

  遇上打劫血本无归

  今年80岁的市民范荣来是新加坡归侨,他的父亲范茂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下南洋。“父亲家境贫寒,他听说新加坡打工挣的钱多,便和几个老乡一同前往。当时他拿出所有积蓄还不够买一张船票,不得不四处借钱,最后总算凑齐了路费。”范荣来告诉记者,到达新加坡以后,范茂生以做木匠为生,他为当地人打家具、做木器,夜以继日赶工挣钱。“当时新加坡人口中华侨占很大比例,但来自各地的华侨说的都是方言,我父亲刚去时几乎听不懂别人说话。后来靠比划和写字,他渐渐能与别人交流了。”范荣来说。

  家住站前西路的付陵秀是在印度尼西亚出生的,她的祖父上世纪30年代下南洋。她告诉记者,祖父带着她父亲在印度尼西亚做皮货和眼镜生意,长年在海上奔波,辗转在印尼诸岛之间,“苦累自不必说,有时还会遭遇打劫。土人蒙着脸从路边跳出来,用刀抵着我爷爷和我爸爸,爷爷他们只得无奈地交出财物,几个月的辛劳成果瞬间化为乌有。”

  瞩目成就

  新加坡木器业曾被江西人“承包”

  上世纪初,南洋的木匠行业生意清淡,后来,由于南昌古式红木家具在东南亚各国逐渐受到欢迎,华侨木器行业开始有起色,生意越来越好,南昌古式红木家具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市场上形成了跨国联营网络。

  民国初年,进贤县泉岭乡长岗后庄村的木匠晏德顺、齐长水、吴龙海、吴荣吉、吴凤海、吴保德等因家庭生活困难,结伴去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后来很多人的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1926年,吴凤海被马来西亚吉隆坡惠芳木器有限公司聘任为调度员,负责该公司木制家具生产,不久后,他又与朋友一起在槟城开设了木制家具有限公司。上世纪30年代,南昌地区侨居东南亚各国的木匠达30多人,进入鼎盛时期。为了巩固和发展具有南昌特色的木器业,一些人返回故乡携家眷出国。1926年,吴龙海专程回国携妻徐荷花去印度尼西亚,后又迁居新加坡,徐荷花也因此成为进贤县最早出国的女性之一。据介绍,上世纪40年代,新加坡活跃着南昌、丰城等地的木匠,木器行业几乎被江西人“承包”,从业者达300人。

  药商衣锦还乡捐赠4650块银元

  陈铭告诉记者,在南昌早期华侨中,有一位名叫熊飞的商人声望很高。熊飞1884年生于南昌市郊区沈桥熊村,自幼读过6年私塾,少年时期随父亲在村口开设“仁泉茶园”卖茶。1914年,熊飞家被一场大火焚毁,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广州谋生。1920年开始,熊飞往返广州、香港、澳门经营中药材生意。1921年定居新加坡,不久便在新加坡大门楼26号开设“永昌和参茸药行”,由于经营得当,药行生意兴隆,后迁至吉宁街140号扩大营业。随着事业越做越大,熊飞的社会声望也越来越高,他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会董事,被称为“乡贤”。

  1935年,熊飞召集李龙贵等5位南昌侨居新加坡人士,成立了“江西会馆”并当选为首任会长。次年,应当时江西省政府的邀请,熊飞回南昌观光探亲,留赠银元4650块,兴办家乡文教及公益事业。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还在南昌举行酒会欢迎熊飞一行。

  “父亲一个人养活八个人”

  范荣来的父亲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凭着勤劳智慧也在新加坡过上了殷实的生活。1935年,他把母亲、妻子等接到新加坡,一家人团圆。“我家一共8口人,全靠我父亲一人挣钱养活。”范荣来说。

  付陵秀记得自己当年在雅加达住的是大房子,家里还请了保姆。每天都有牛奶喝,吃红米饭,穿纱笼。“印尼的华人很勤奋,又很聪慧,勤俭持家,所以很多人都比较富有。”付陵秀告诉记者。

  回归祖国

  “华侨精神就是爱国与勤奋”

  付陵秀在印度尼西亚长到7岁,1948年随父母回国。“虽然在国外生活已经非常稳定,但是父母十分思念家乡,也认为家乡更有安全感,所以决定回国定居。”付陵秀说,临回国前,一家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照相馆照了一张大合影,以铭记这个三代人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

  像付陵秀一家这样因为思乡而回国的华侨不在少数。据陈铭介绍,1930年至1949年间,共有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美国、古巴等13个国家共115人先后回到南昌,其中印度尼西亚归侨居多。新中国成立后,更多华侨回归祖国,参与到建设南昌的各项事业中去。“这些华侨中有相当一部分祖籍地不是江西,但他们也来到江西,为红土地的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陈铭说。

  从南昌出现最早一批下南洋的华侨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100多年间,一代又一代人出国打拼,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着未来。范荣来说,南昌华侨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能吃苦,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付陵秀则说:“华侨精神就是爱国与勤奋,这种精神激励着子孙后代更加努力拼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精品家居网无关。精品家居网对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电话010-52887150),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推荐资讯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VOGUEBusiness在米兰时装周引领家居筑巢新风尚
生活即秀场,小红书 x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美的LINVOL国庆如何花式整活?
玩转电梯品类营销,看
Denon Home Amp功放新品发布:重新定义无线音质体验
Denon Home Amp功放新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海”:音乐与空间的奢华交响
宝华韦健璀璨“设计上
最新家居资讯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14-2015 HOUSELIFE.COM.CN NETWORKS All Rights Reserved. [ 精品家居网 ]版权所有
合作热线:400-019-6898
关键词:精品家居网 | 精品家居生活网 | 精品家居新闻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6023283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4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