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983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诞生,今年,这个伴随着每个消费者的节日即将走过30周年。30年,是一个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从磕磕碰碰到日渐成熟的过程,家居企业在也在这30年里,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中,从居住需要到生活品质需要的不断上升发展蜕变的过程。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诞生30年之际,搜房家居网作为房地产家居第一大门户网站,扛起媒体责任,发起315特别行动之“星服务进社区-2012装修总动员”大型活动。我们关注每位消费者是否买到了货真价实质优价廉的家居用品,我们关心每位业主是否享受到了良好的售后服务,我们更关心在每一次消费纠纷发生后商家与消费者是否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结果以及相关问题下次是否仍会再次发生。下面,我们就来揭露地板消费中消费者常会遇到的各种产品质量和服务投诉问题,让这些问题指引我们在选购地板前能够有更多知识储备,购买时更加理智,产生问题后能够更加快捷有效让事情得到良好处理。
地板起泡 产品未蜂蜡惹的祸
事件回顾:
今年1月1日,浙江杭州的倪先生为了发展业务的需要,新搬了办公室至恒隆广场一处写字楼内,并通过朋友购买了一批木质强化地板,并铺在了办公室内,2日进到新办公室后,倪先生就发现三处地板泛起了水泡。【延伸阅读:地板新铺一天就起泡究竟为何 维权专家帮你忙】
倪先生向厂家投诉,大部分厂家并不会爽快承担责任,此事件中厂家一开始派人检查后解释是倪先生在清洁过程中操作不当,地板遇水引起变形。
倪先生对此答案并不满意,现场给记者做了试验,在地板上洒水20分钟后,本来平滑的地板上已经能看到清晰的泡。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厂家承认了问题是由于厂家出售的地板是未经封蜡处理的,遇水难免气泡。并经过最后协商,同意给倪先生更换地板。
倪先生现场做试验证明地板起泡
点评:
一旦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上诉三种途径维权。第一种途径就是像本文中的倪先生一样与厂家达成协商。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种调解的方法来解决纠纷。如果调解还是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那么可以通过向法院上述,有法院委托专业检测机构或者由双方共同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
铺地板损耗率大于5%可向商家投诉
家中铺木地板的业主都知道,木地板存在损耗率的问题。由于地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固定的,室内面积及形状常常不能消化掉每一块完全的木板,必须将木板切割后才能填满屋内的边角处。比如90厘米的地板只用了40厘米的部分,剩下50厘米可以用于其他的地方的铺装,如果没法使用,就只能扔掉,就造成了地板的损耗。正常情况下,地板的损耗率不应超过5%,但是一些商家为了多卖地板,就会造成比5%更高的损耗率,从而让业主蒙受损失。【延伸阅读:地板安装问题多 铺地板损耗率超5%可向商家索赔】
铺地板损耗率大于5%可向商家投诉
事件回顾:
去年10月,南京的张女士在铺装地板时就遇到类似事件。她在购买地板是,厂家提醒她为了颜色统一并预留有一定的损耗,建议她多买一些地板以防不时之需。张女士知道这是合理的,于是铺装面积本为86平米,特意购买了90平米的地板,如果全部用完,则已达到5%的损耗率,如果用不完,厂家承诺可以退掉多余木板。但是在铺装过程中,工人表示木板不够,让张女士再买2平米的地板,最后损耗率达到7%。事实上,厂家为了多卖木板并且不让消费者退货,会采用这种只切割小部分木板就表示已经不能再利用的解释,让消费者增加支出。看着地上有20多片切了头或侧面就没有继续利用的木板,张女士感到很无奈,计算发现自己多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
点评:
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有关专家谈到,地板类纠纷以往多集中在地板本身质量问题,或地板铺设质量问题,这种“恶意损耗”现象也开始抬头。对此,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铺装地板时,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及品牌地板,购买前要仔细测算,并在铺设过程中及时注意铺设进展,防止铺装者做手脚。根据国家出台的GBT20238-2006《木质地板铺装、验收和使用规范》规定,地板铺装损耗率通常不应超过5%,如果消费者发现损耗率超过5%,可以向商家索赔。
地板生产时消毒杀虫不严密导致白虫滋生
事件回顾:
地板除了容易会起泡,还会有白虫寄生在里面,这件事情让山东夏津县的赵先生遇上了。去年十月,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赵先生为婚房装修时特意使用了进口的某品牌实木地板,没想到铺装后不到两个月,满屋子地面上跑出了很多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虫,受阴雨天气影响,小虫还有繁殖越来越旺盛的趋势,这让赵先生心烦不已。【延伸阅读:装修两月满是白虫 进口木地板惹祸】
地板生产时消毒杀虫不严密导致白虫滋生
起初,地板厂商派人检查后认为地板里没有明显虫眼,认为虫子是从外面爬进来的,经过向消协投诉后,工商执法部门派人现场认真调查后认定虫子确实从地板里滋生繁衍的,需要替换有问题的地板。
点评:
实木地板生虫很可能是蛀木虫,这种虫卵在木材生长时就进入木头内包裹着。制作实木地板过程中,厂家都会对木材原料进行蒸煮杀虫,一般能杀灭虫卵,但有时也有例外。为此,消费者选购木质地板,最好与商家在合同里注明地板生虫的处理措施,避免可能带来的纠纷。
地板色差问题尴尬 商家以非质量问题不予退货
在地板消费产生的纠纷上,色差问题是最为常见的投诉问题,而且由于难以解决,更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地板色差问题尴尬 商家以非质量问题不予退货
事件回顾:
去年2月份刚刚装修完的孙先生说:“我装修时脉的实木地板价格不便宜,为的就是买高价的产品换个装修顺心。谁知高价货也没能让我满意。100多平米的地板里,得来十来块带有明显色差的。铺上去咋一看还以为多个什么东西。”孙先生要求退货,但其要求遭到拒绝。
色差问题是由于同一种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天气、土壤等外界环境而产生的木材在边材和心材产生的颜色差异,因此,轻微的色差并不算是质量问题。但是到底如何才是不能接受的色差呢,这在消费者和商家心目中明显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尽管消费者认为是严重的色差问题,直接影响业主家中的装修效果和视觉效果,但是商家通常会认为这是“合理瑕疵”而拒绝退换货。而事实上,我国的实木地板行业标准中对色差也没有要求,也即承认实木地板存在色差是正常现象,不能定义为质量问题。
点评:
根据各地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中得知,色差问题是地板消费纠纷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问题,一味地逃避此问题,把此问题定义为“没有办法处理,只能让消费者自己去接受”也是不现实的做法,如何做到既能让消费者满意,也能让商家利益没有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处理好此问题,仍待整个行业不断去健全。
总结:地板作为家装消费中重要的一环,其选购和保养都需要费心思的。除了以上总结的几项常见的地板消费纠纷外,还有耐磨系数造假,宣传地板零甲醛,用劣质的强化板冒充高档实木地板也是地板选购中容易遭遇到的虚假宣传问题。一般而言,中高档的地板品牌质量比较可靠,而低档的地板市场则较易乱象丛生,更容易出现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情况。我们不仅是消费者,我们还应该是精明的消费者,在选购前多做知识储备,多了解商品和品牌,多了解材料的区别,才能更容易买到合心意的好地板。
如何选购地板:
1、强化木地板要买有一定知名度企业的产品。产品既要有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产品包装上还要有完整标识。
2、看耐磨转数。家庭用地板耐磨转数通常选用4000转以上,而在公共场所通常选用9000转以上。装饰层要耐光照。
3、查甲醛释放限量。强化木地板中的甲醛释放量≤1.5mg/L即可。声称零甲醛释放的地板实际是不可能的。
4、看基材密度。强化木地板的基材密度应为0.84-0.9/cm3熏密度太低或太高均不适宜。
5、看耐水性能。该指标值高,耐水性就差,在潮湿环境下易引起尺寸变化,吸水厚度膨胀率应≤2.5%。
6、看加工密度。观察产品是否平整光滑,榫槽咬合是否合适,不宜过松,也不宜过紧。
7、销售+铺装+保修。“买”与“铺”不分家,达到铺装验收标准,并有完整售后服务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