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行业,尤其是近几年,设计人才缺失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之际,对家具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是肯定的,国内家具设计师数量少,水平达不到顶尖的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除了一味地抱怨人才不够,我们更应该从行业的人才环境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原因。
舶来品思想,国产设计非主流
大多数的主流细分行业,如整体衣柜、橱柜、墙纸等都是源自西方,我国传统的中式家具、红木家具等的市场份额有限。即使它们引进国内已经长达数十年,其技术含量(相比电器、科技产品)也较低,仍然改变不了行业内外的“舶来品”印象。
查看国内家居品牌的简介,就会发现:国内高端的家具板材制造,大都依赖德国的机器与技术;而设计风格等,大多“源自”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品牌形象塑造上,也是往国外血统上靠,直接把外籍设计师当成代言人的都有。以上这几点,都是被企业当作品牌优势来宣传的,可见我们对国外的依赖体现在技术、设计、人才等多个方面。
当然,全球化趋势让各个国家的家居行业逐渐走向统一,优势互补。德国的制造、意大利的设计享誉全球,也不是只有中国的企业对他们偏爱,家居行业要发展,向国际学习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问题在于,我国的家居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庞大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只是在恰当的时间做了恰当的事情,在设计方面没有规划更没有什么积累,依靠仿制国外的设计就可以了。如今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加上行业本身的需求,国内的家具设计展会、交流活动也多了起来,也出现了相当的优秀设计师,但论其在国内的影响,恐怕够不上米兰家具展、德国科隆在国际上的十分之一。不是说他们不够努力或重视,而是:有意识,无基础。
对设计有需求,谁又为设计付费?
前不久,某家居网站针对网友展开了一项“你是否愿意为家居设计付费”的调查(这里指的是包含在家居产品中的设计,不是室内装潢设计),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网友表示愿意。这对家居设计来说,似乎是一个相当利好的消息,因为人们还是会因为好的设计,而愿意花费更多的钱。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