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自三千年前从中国传入日本,由于日本对我大天朝尊称为“越”,而且传入的米煮出来泛着光泽气味香甜,因此最上等的大米就被尊崇为“越光米”。
至今在日本的超市里,越光米的价格也依旧是普通大米的三倍左右,而且甜度和粘度之高均直接在包装上有所标注,属于大米中的佼佼者,一流的寿司店也都会标榜店家的米用的是正统的“越光米”。
2007 年,日本“越光”牌大米进入中国市场,每公斤售价居然高达 99 元,足以彰显其高端品质。
然而作为“越光米”的鼻祖,我们对米饭似乎就没那么多讲究。一方面与我国人口众多有关,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这么多人,保证产量牺牲一定的质量也是不得已的妥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吃的菜式选择众多,口味丰富而且相对于日料更加浓油赤酱,所以米饭更像是果腹的主食而非餐桌上的主角。
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米饭则是绝对的主角,他们对于大米怀着精耕细作的感恩心情。
在日本农家,基本每户都会留一块地作为自留地,选择光照最合理充足的位置,用清澈的泉水浇灌,使得这块自家食用的地产出的米比其他的品质更高。
因此很多日本的农家孩子到大都市求学时,都会背着家乡的大米。而日本学生从中学开始(小学生学校会提供营养午餐)。
比起学校福利社的面包三明治,妈妈手作或是自己手作的“便当”是更加常见的午餐选择。
和中国家庭带饭的标配“保温饭盒”不同,日本学生带的便当基本是无需加热可以冷着入口的,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一来日本的菜少油腻口味清淡,冷食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二来日本的米饭即使冷着入口也依旧保持相当的弹性和口感,吃起来不会觉得不适。
甚至日本的某家以豪华便当出名的外卖店送的便当(大约一份人民币200元)也是全冷的,恐怕初次食用的国人会觉得难以接受。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都和米饭息息相关,传统的早餐有时是热米饭上打一个生鸡蛋淋几滴酱油,有时是冷米饭上浇上热茶配上梅子和小菜(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据说茶香激发出的米香非常诱人)。现在也有年轻人倾向于在米饭上挤上蛋黄酱,宴请宾客也往往以一碗茶泡饭作为收尾。
|